专访 | 达人 | 人才

专访

石振宇:中国的世界级设计师

http://www.gd-id.com  2011-12-08  2678 次浏览

  文/ 胡启志 王晓

  凭“健康办公椅”设计获得第五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的石振宇,被省总工会授予广东“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长期专注于工业设计领域,石振宇的设计创新成果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同;他深厚的中国文化与艺术底蕴,对设计的本质充分理解,注重设计过程并追求原创,再加上深邃的哲学思想和极强的职业能力,使得石振宇成为一名中国的世界级工业设计师。授予石振宇“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是广东实施“设计人才职业化”战略的客观需要,其榜样的力量足以影响一代设计师的成长。

  专注

  1986年,石振宇从北京艺术设计学院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工业设计系的讲师,举荐他的柳冠中教授让他开学之前作一场演讲,石振宇选择的题目是“热爱生活”。20多年过去了,石振宇仍开讲座,内容也是“热爱生活,走进设计”之类,只不过增添了一些关于“成功”的见解。在演讲中,石振宇说:“一个人一辈子的成功只有两句话,一是热爱,一是锲而不舍。”“热爱”和“锲而不舍”恰恰是“专注”的注脚。

  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石振宇并没有太多过人的履历,是对设计的热爱让他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而长期的专注造就了他世界级设计师的业界地位。

  早期机缘巧合,石振宇先后参与了中国第一台家用冰箱、中国第一个剃须刀、第一台电风扇等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中年开始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任教,创 立原创设计工作室,并参与企业的设计研究项目,开始一段长达20多年的“教学相长”的设计历程。回忆起当年设计冰箱的过程,石振宇亦觉光阴荏苒,“当时的饮料只有北冰洋汽水,所以没有像今天这样人性化的功能分区。我最大的‘企图’,就是在冰箱里留下了可以放进个西瓜的位置,还在内侧门壁上挂了很多储物的塑料袋。”

  专注是因为热爱。在石振宇看来,热爱不是喜欢,喜欢今天喜欢了,明天或者就不喜欢了。热爱是要奉献的,是要牺牲的。这种动力最为“可怕”。英国有一部叫《红舞鞋》的电影对石振宇的一生影响非常大。他至今仍清楚记得,女主角佩姬是如何的爱舞如命。当舞蹈团团长问她为什么要跳舞时,佩姬的回答是:“就像你为什么活着”。当佩姬把自己生命的激情倾注在芭蕾舞剧《红菱艳》的排练中时,她的演出大为成功。然而,当事业和爱情发生冲突不得不作出抉择的时候,佩姬为此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部拍于1930年代的电影塑造了石振宇一生的价值观。他常常对年轻一辈说,如果干一件事没有“热爱”,那干脆就别干了。

  “我只想当个普通人”,做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人常会找这样的托词。在石振宇看来,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挺朴素的,但每一个年轻人都是有野心的,这话背后隐藏着给自己的无为、不求上进找借口。过分的享受不是好事,享受使天才变成普通人。而“热爱”才会给予人们成就事业的生命。什么是生命?杭州九曲十八涧的小鱼逆流而上,下雨了燕子呛着风在飞!那就是生命。一辈子活在无挑战、无风险、安逸的生活里,是我们年轻人的危机。

  认同

  2010年,作为中国工业设计师的唯一代表,石振宇受邀参加由世界三大设计组织举办的韩国“首尔国际设计节”。在中日韩设计师馆上与来自日本国宝级设计大师喜多俊之和代表韩国的一位知名工业设计师的作品同台展出,向世界展示代表“新亚洲价值观”的工业设计的作品。

  追溯石振宇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声誉的源头,是2005年他为国内某音响品牌设计的“水滴系列”和“紫禁城系列”产品。这两个系列的产品在欧美展会上获得国外同行的盛赞,外国媒体称“中国设计叩响世界之门”,美国报刊更直接将“紫禁城系列”视为独特的“中国文化产品”。水滴系列“CDP-5.0激光唱机”,参加慕尼黑HI-FI展和美国CES展,获得法国音响杂志五星评价;在美国被评价为“外观最酷的CD机”,并获得在美国评选的2005年“BLUE MOON”奖;2006年获得在德国评选的“IMAGES HI-FI”奖……。

  不仅仅在国际上获得认同,在国内,石振宇亦以其追求和独特的魅力打破了国内同行之间的门户之见,达成了与中国四大美院的合作,推动中国工业设计的进步。

  1993年,时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的石振宇就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A-one(艾万),做原创设计研究课题。十五年过去,A-one在设计实践的道路上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观点、经验、成果,还有面世的新产品;其追求和努力得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等四所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教育院校认同。2008年,他们与石振宇合力打造了A-one学研中心,并由石出任中心负责人。现在,A-one学研中心落户在广东工业设计城,今年承担起了广东省经信委关于工业设计发展的四大研究课题,包括人机工学的应用研究、设计师数据库、中小企业设计战略研究、色彩标准的普及与经验等。这些研究成果都将以一种共享的方式为广东的制造业服务。

  除了国际同行和国内教育界之外,国内产业界对石振宇也十分认可。石振宇从来没有向制造企业做过设计业务方面的宣传和营销,但却常有设计公司的老板向石振宇讨教,为什么他总能接到价钱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设计委托,而自己公司却常常为了几万块钱的设计费跟客户纠缠不清?

  石振宇认为,以眼前的盈利为目的去谈一个项目,而不从长远的规划去寻求共识、产生信任,这肯定会出现问题。设计公司或机构应该让企业一起参与到设计研发的道路上来,要让企业看到前景。虽然看到前景企业也并不见得就一定会花钱去做这个设计,但如果能提供一个相应的技术路线,让企业感觉到是完整和合理的,那么让企业投资并不会很困难。从这个角度来说,设计研究的过程也是培养企业重视工业设计的过程。“健康办公椅”项目受企业委托设计了近3年,并将继续深化设计下去,就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理解所形成的共识和相互之间的信任。

  在石振宇看来,中国发展到现阶段,企业需要设计、设计也需要企业,但由于过去企业对设计的不认知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国设计与产业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石振宇的实践,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了答案。

  对石振宇的认同,不仅体现在国内外的同行上,还体现在广东对他的认同。80年代初,他就出任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产学研平台——广东万宝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兼首席设计师。而顺德北滘镇镇委书记徐国元说,“与石振宇教授关于工业设计的谈话,让我的灵魂得到洗礼……”。

  本质

  设计的本质就是要回答设计能改变什么?对设计本质能否充分理解,决定了设计所能达到的高度。

  石振宇认为,“要设计,先研究”。譬如,要做音响设计师,就得先成为音响行业的专家,对音响的理解达到很高的程度,知道它的发展过程,现在人们对音响的需求,它的应用环境是怎么样的,它的技术如何,它制造所要求的材料等等技术层面之外,还需要热爱音乐,对声音敏感,甚至成为发烧友。这样才会形成一个清晰的设计思路。

  获“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的作品“健康办公椅”项目,历时两年零九个月,其前期研究就有一年零三个月。在石振宇看来,“设计一把椅子比设计一辆汽车更难”,例如,国际上机车的整车设计需要30万美金,而内部特别座椅的设计则需要60万美金。办公椅的设计不单需要创意的隐性知识,还涉及到热力学、压力学、人文,生理、医学、机械、材料等显性知识,要求材料、功能、人机等各种内容必须有机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办公椅不同于沙发或休闲椅,坐办公室的人二十岁之后,大约60%的时间在椅上度过。因此,如何设计出一把使人健康而不患疾病的办公椅,这是设计师的一种责任和承诺。

  和合作企业苦心孤诣三年,与北京协和医院做人体脊椎切片扫描研究,与北京轻强多功能飞行器符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共同实验玻璃纤维材料,与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力学系做玻纤抗疲劳以及性能实验,与北京理工大学结构力学系做核心机构原理实验……,最终,石振宇和其团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芯底盘,率先采用非线性同步倾仰机构(原理)设计,开创并建设了针对国内办公家具企业和专业设计教育与研究的标准数据、研究方法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技术。而基于技术创新的原理,衍生出一系列的高、中、低健康办公理念的产品设计,显示出丰富的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化发展前景。

  在石振宇看来,设计不只是一个美学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作品”—“产品”—“商品”—“用品”—“废品”。因此,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如“产品”的可生产性,“商品”的自有属性、“用品”如何满足人类的需求、“废品”应怎样回收等等。因此,如果说研究就是为了将“上帝”所赋予的万物规律了解清楚,那么设计就是人类以其自身的智慧整合规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事物的过程。而石振宇的理想是,通过设计将人类的梦想变为现实。

  能力

  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ADRC)的创始人吉姆·罗迪斯(Jim Roddis)曾说过,“工业设计师”首先是一名“工匠”。这评价用在石振宇的身上尤为贴切。

  高中毕业后,石振宇进入第二轻工业机械厂,成为一名木工。从小就喜爱画画的他特别热衷钻研,尤其善于把世界各国的文化元素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比如富于欧式风情的法国大使馆铁栏杆,就是根据石振宇设计的模具浇铸出来的。

  20多岁时,石振宇调到北京市家用电器研究所工作,领导让他承担了中国第一台家用冰箱外观和内胆的研制工作。任务要求,冰箱为39立升。要设计出真正的冰箱,“实现冰箱制冷后的保温”是最大的挑战。

  按照要求,中国第一台家用冰箱的制冷温度只要达到零上5℃就算合格,但这个在今天看起来似乎连“冷冻”水准都没达到的数字,在当时却异常困难。“我们不知试验了多少回,也不知失败了多少次。”最后,石振宇想到改进冰箱的密封设计。当时,密封条刚刚面世,材质是一种带磁性的橡胶。但由于冰箱合页的“阻挠”,密封条没办法360度严丝合缝地圈在门框四周,保温效果因此大打折扣。石振宇最后决定将发泡塑料代替密封条塞进合页中,当温度计的水银汞柱终于定格在5℃时,石振宇和团队顾不上酷暑高温,欢呼雀跃地拥抱在一起。

  石振宇认为,设计是产品出色的灵丹妙药。然而,要谈设计就要谈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我们的工业设计师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去解决设计中所碰到的问题。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提出一大堆方法论来搞设计,但回家连一个灯管也不会换,你能相信他会给你设计好,创造新的生活吗?而要做好设计,必须热爱设计、热爱生活,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

  石振宇认为,对于设计来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实践应该是第一位的。只有实践了、有创造了,才能产生新的知识,通过知识的转移才能产生好的设计。譬如,居里夫人在没有发现放射性元素时是由什么理论指导了的呢?所以,良好的理论应从实践中来,是实践的总结,是再实践的参考,不一定是实践的指导。所以石振宇倡导设计的第一步是实践,实践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时至今日,花甲之年的石振宇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动手习惯,还亲自动手对设计的手板进行修改和打磨。

  修养

  很少人了解,石振宇还是一名古典音乐发烧友,他曾在中央电视台的古典音乐鉴赏节目中作为主持嘉宾若干年,后来由于设计事务的繁忙,才不得已放弃。与此同时,石振宇还是一名画家,早在1974年就参加了“无名画会”的北京“十一人地下画展”,2009年出版画册《石振宇》(《无名画集》卷五)。可以说,手绘是工业设计师最重要的创作技术能力之一;而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则能赋予设计作品画龙点睛的灵魂。石振宇可谓两者兼备。

  “紫禁城”的创意源自一份被设计成中国宫廷大门的中餐馆菜单——大红的底色、金色的铆钉、厚重的扣环……,强烈的视觉冲击激起石振宇不同寻常的心灵震撼。作为音乐发烧友的他立刻想到,要把这种灵感运用于音响设计。

  在“紫禁城”设计中,石振宇将红门上金黄的铆钉变成灰色,使之看起来更为含蓄、现代,但总体外观还是红色大门形状。他认为,“很多设计师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会停留在构线、龙凤、祥云等符号上,可是要知道,符号只是我们中国人对待事物的态度的表达。红色底蕴说到骨子里,其实是中国人多少年生活节奏的凝结。” 这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什么是文化?石振宇认为,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生活习惯。中华民族的文化为什么迥异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中国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它的气候、它的环境、它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中国人做事的方法和对世界的认知。“文化不是一个表面的东西,是个实质,不是在椅子上加条龙就是中国文化。设计师应该更深刻地体会中国的精神内涵和中国人的生活状态、现今的民族生态。”

  研磨式豆浆机设计项目,是石振宇对中国传承几千年的研磨文化的创新继承,亦是对行业固有技术和认识的一次修正。在中国人的饮食传统中,研磨出来的食物无论是在口感和营养吸收上也优于搅拌类机器的刀片打粉。但目前国内市场销售的豆浆机采用的仍是出口转内销的电机驱动金属刀片搅拌技术,这并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豆浆制作工具。石振宇通过采用现代电气技术,研发出碾磨运作机构系统,能够对被加工食材(黄豆)产生揉、搓、压、挤、拧、磨等多种复合作用,达到粉碎或榨取材料中浆汁的目的,实现了中国传统豆浆饮食文化在新时代生活中的新生。

  视野

  第五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的获奖作品“健康办公椅”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石振宇和三星创新设计实验室(IDS)创始人、美国著名工业设计师高登·布鲁斯的一场笔墨官司。当时,高登亲自写信给石振宇,怀疑“健康办公椅”设计的可行性。奉着一种自信和探讨的精神,石振宇做了认真的回复,如此往复近十个回合,最后高登·布鲁斯表示心悦诚服。

  旁人或为石振宇的设计征服外国著名工业设计师的怀疑而倍感振奋,但在石振宇看来,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作为一个追求原创的设计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国际视野应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因素。而石振宇或因工作需要或因主动追求,在长期的设计从业经历中形成了自己宏大的国际化设计视野。

  得益于清华大学的国际交流活动频繁,石振宇有较多的机会出国和在国内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对话;与资质良好的企业合作,也让石振宇能在全球视野的层面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从而做出前瞻性的设计判断;还有,作为国内外知名的工业设计师,石振宇常被邀请作为演讲嘉宾出席交流研讨会,同台对话的不乏世界级的设计师代表。更为重要的是,矢志追求设计的石振宇亦是一个豪爽的性情中人,在这些因缘际会的场合,他以“设计会友”的方式主动交往了很多国内外的业界朋友,并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这使得石振宇始终能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地从事工业设计工作。

  在阐述工业设计的价值时,石振宇会对客户举这样的例子,美国三大办公家具公司之一的Hermanmiller公司,最经典的Aeron椅子推出十年的利润就达到了10亿美元,一个设计出色的产品给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后,再用设计的产值投入新的研发与储备设计,促进企业在产品创新上的良性循环。这样的引述让企业由衷信服石振宇。

  在这种国际化的视野之下,石振宇时常以文化反思中国设计。如果我们的产品总是带着别国的文化元素,这只能算是一个追随者,与模仿没有本质的区别。广东也就很难培育出自主国际知名品牌。工业设计只有扎根中国市场,注重国内消费行为研究、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并与世界市场知识相结合,设计出原创的产品,这才能够形成广东企业国际化的竞争优势。一旦广东的企业能形成这种能力,那么,这种能力将是不可复制的,这才是我们企业苦苦追求的核心竞争力。

  工业设计是一种文化,是软实力在经济层面上的重要支撑,只有通过类似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才能使“广东制造”脱胎换骨,让广东完成一次软工业的崛起,成为“岭南风·中国酷”的输出大省,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转变。所以,我们要找回对中国文化的自信,通过设计,用中国文化去引领后三十年的全球化,这才能满足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这是石振宇一再强调设计需要文化的理由。

  个性

  每当看到石振宇静穆的脸庞和淡定的眼神,你总会觉得这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也许,因着这份岁月的沉淀,初次相识的人会由衷产生敬畏而不敢轻易去触碰。然而,当石振宇真正开腔的时候,你又却能为他透彻的设计哲学和人生价值观而热血沸腾,通体舒畅。因为这其中并没有想象中讳莫如深的东西,更多是真挚、率直和睿智的“常识”。

  同侪评价:石振宇敢说,敢做,敢闯,由此铸就一生耿直豁达而又爱憎分明的个性。

  曾有知名美术学院邀请石振宇到学校演讲,在讲到对待知识的态度时,石振宇气愤于现在中国的一些单位机构为了提高“知识结构”水平,盲目扩招高学历职员或一味青睐“海归”时,当着众师生的面说,“我们不能盲目的去招‘海归’,国外的傻蛋跟国内的一样多,一个都不会少,你们学院也招海归,但有可能招来的是‘镀了金的猪’而已”。言论引起轩然大波,师生们议论了三个月都没消停。熟悉石振宇的人也表示,他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与他交朋友很真很有趣,但你得忍受得他时常“不识时务”的直言不讳。当然,那些言语不是一种攻击,更像是“一剂中药”。

  个性的背后,其实就是一种关于人生的价值观和设计的哲学,石振宇独特的个性,反映到设计上总是简洁而深刻,简约而丰富。石振宇是一个脚踏实地却又偶尔“仰望星空”的人。许多设计上的灵感就来源他的这种价值观。例如,他在第五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科技型腕表”,就是石振宇仰望星空所获取的灵感,创意源于陨石撞击地球所形成的坑洞——维多利亚坑。作为设计的元素,陨石撞击地球的永恒的那一瞬间,石振宇就设计出一个手表,把它锁住。产品成功设计出来后,迅速产业化,供不应求,以至于成为今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高端礼品。

  石振宇的那种设计价值观,也使他拒绝了许多事情的诱惑,专注于他的工业设计领域。例如,有深圳的音箱生产厂的老板想拉石振宇“下水”,合作设计生产5~10美元的低价电脑音箱,批量出口赚取规模经济利润。但石振宇拒绝了,他对那个获得普遍声誉的企业老板说,“市场越大,生产量越大,技术含量越低的时候,我们生产的垃圾越多,越是对我们的后代不负责,把资源廉价出口,这就是犯罪。”

  在石振宇看来,设计不是为了满足欲望的需求,而是要创造一种健康和朴素的生活方式,“以赚钱为目的而进行设计,按现在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一个更有前途的未来。”石振宇认为,现今一代的设计师最艰苦,也是最有干头的一代;这要求设计师们还是要有理想,不能以过分现实的态度来对待工业设计。“或者我们终其一生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目标,但是有人这样去做,我们总能离这个目标近一点。”

  如果说这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日渐见少的理想主义的言论和行为,也是石振宇的个性的话,那么,这应是石振宇最独特的个性了。

  小结:

  从石振宇几十年从事工业设计的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个中国的“世界级工业设计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

  ——长期专注于工业设计领域;

  ——设计创新的成果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同;

  ——充分理解设计的本质,注重设计过程,追求原创;

  ——具备扎实的职业技能;

  ——有深厚的中国文化与艺术底蕴,和鲜明的设计哲学;

  ——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独特的个性。

  在我省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今天,我们呼唤更多像石振宇这样的中国的世界级工业设计师,以此满足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是一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电话:020-38042106 传真:020-38042106 E-Mail: service@gd-id.com Copyright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新手指南 | 会员积分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200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59053号联合支持: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互动营销支持:深圳牧星策划设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