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设计研究新范式——首届《装饰》学术年会即将开幕

 2018-06-07 00:00:00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中国装饰杂志社刊编辑部将于2018年6月8日—9日在广东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召开首届装饰学术年会暨“《装饰》杂志年度优秀作者交流会”活动。意图通过作者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加强设计门类下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本届论坛主要由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从2013年至今的历届优秀论文的作者及特邀专家参会莅临现场做主题发言,并配合以嘉宾点评和自由讨论环节的会议形式组成。共同就设计领域如何做科研、设计学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研讨,并对2017年度获奖优秀作者进行表彰。
 
除此之外,还将举行《设计研究新范式——装饰优秀投稿论文2013-2017》的新书发布会,该文丛集中了《装饰》杂志2013——2017年投稿栏目优秀论文的集萃。 
新书首发章
一直以来,《装饰》杂志都强调文献性与记录性,在实务研究中融入理论研究是杂志的一个努力方向。通过这样的评选活动,弘扬扎实严谨的学术风气,也向广大作者进一步明确《装饰》杂志的学术标准和投稿要求。
首届装饰学术年会将以“设计研究新范式”为主题,拟分为四个单元,分别对应《装饰》五个常规投稿栏目。四个单元分别为:设计史论研究(《史论空间》)、设计实践研究(《设计实践》《个案点击》)、教学研究(《教学档案》),以及民艺研究(《民俗民艺》),每个单元下分设多个子议题,发言者可根据个人研究方向选择相应议题。
 
会议日程安排
 
 
精彩内容  先睹为快
 
演讲主题
寻找新范式的设计学研究
 
主讲人
方晓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装饰》杂志主编。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建筑史、设计理论及历史、设计文化。
 
内容简介
 现代设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之一。在生产体系未进入大规模制造和消费社会的时代,产品类型远不如现在丰富,产品的设计需求更多来自形式创造。实用美术、工艺美术这样的名词,在当时的语境里表达的就是“设计”的意思,也反映了当时的设计观。在这样的语境里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设计与美术的亲缘关系。
 
而设计学研究寻找新范式的动力,不只是由于和美术学,或者其他学科的差异。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设计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设计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每一次设计观的更新必然推动相应的设计研究的更新。因为设计学科的根本特点就是围绕现实问题。今天的人们需求,不再是单纯满足生存的基础性需求,而是如何定义各自的生活。今天的设计,不再是被动式响应,而必须直面社会复杂问题,在理解现实世界的基础上主动设问,定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基于这样的现实,使得寻找设计研究的新范式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今天的设计学需要发展定义问题的能力,把复杂问题、宏观问题转化为具体而微的设计机会。而这种能力获取的基础,正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解。
 
 
史论研究单元
1.设计史能否以及如何摆脱美术史、考古学、文物学框架而成为独立学科;
2.设计史如何建立起自身的研究范式;
3.设计史的对象、方法、材料、目的、意义。
 
演讲主题
设计史研究新构想:
基于国内研究现状的思考
 
主讲人
周志,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杂志编辑部主任、副编审,研究方向为设计理论及历史、设计研究方法。
 
内容简介
 目前国内的设计史研究正面临几大问题:研究什么:对象是什么?选择什么角度研究?怎么研究:材料从哪里来?研究方法是什么?谁在研究:谁在书写设计史?有何优势和劣势?趋势如何?为什么研究:研究成果为了什么?为谁研究?追求真相?理解规律?指导实践?
 
本演讲从国外关于设计史研究的讨论及现状,国内对设计史研究的讨论及现状(著作、学位论文)入手,着重对《装饰》十年(2008-2017)来设计史论文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问题:设计史能不能开辟一块既属于自己的、又具有包容性的领域?最后提出了设计史研究的新构想:“研究域”的概念。从而将对设计的历史研究、为设计的历史研究、通过设计的历史研究、通过历史的设计研究整合为一个系统,从而为设计史研究划定出一片具有操作可能的,既具有自身研究特色,又具有一定包容性的发展领域。
 
相关阅读:包装设计:因人、因地、因需                                                
 
演讲主题
技术、形态及语境视域下古代生活器具研究
 
主讲人 
韩荣,女,江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设计文化衍生研究。
 
内容简介
 本选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析:一是器具研究缘起路径及价值意义;二是器具研究的构架依托和验证统一;三是器具研究的时代要求和传播策略。重点是饮食器具研究的技术美学属性与数据维度相关变量,如何通过智能化传播路径反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器具载体、理论研究与现代技术的动态统一。
                                                          
演讲主题
地域、风格、技艺——
关于中华毛笔设计文化研究的思考
  
主讲人
姚丹,男,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设计历史与理论、设计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内容简介
本选题以中华毛笔的历史发展为切入点,考量其设计文化中制作技艺、产地及书画风格核心要素间的互动,从而避免了单纯从作为书画媒介进行“惯性”判断。故,立足前人研究成果,结合设计文化对中华毛笔历史发展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探讨其中技艺、区域和风格三要素的表现与关系,达到“文化自信”和“传统工艺振兴”的目的。
 
 
                                                       
演讲主题
近读《远读》:原文与引用
 
主讲人 
向帆,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
 
内容简介
向帆将分享最近完成的设计案例和论文写作经过,这些创作都来自其自觉的“查错”和“纠错”历程中,引发了她对“错误”的价值反思。
 

全国美展油画作品视觉化平台AwardPuzzle

全国美展油画作品视觉化平台AwardPuzzle
 
相关阅读:
干货|你真的分得清“可视化”与“视觉化”
Visualization及信息图形的区别吗?
 
 
实践研究单元
1.基于实践的设计研究何以可为与如何为之;
2.设计研究中的实践智慧与设计实践中的研究指向;
3.案例分析在设计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演讲主题
价值—系统—设计
 
主讲人
周子书,男,中央美术学院系统设计专业方向教师。周子书的社会创新设计活动始于对北京望京防空地下室的改造,并扩展到地瓜社区的营造。
 
内容简介
 值观决定动机,我们该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否有能力将自己置入何种情景下?为谁?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我们该具备何种视野,去理解简单事物背后的复杂系统,并识别出系统中的优先级别;最后用设计的方法作为杠杆去开启问题系统解决的可能。
 
                                                         
 
演讲主题
从信息与无意识
交换视角解读无意识设计
 
主讲人
张剑,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无意识作为心理学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无意识为基本概念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包括新精神分析)学说已渗透到文学、哲学、艺术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作为设计叙事教学辅助研究的一部分,无意识设计也是一项重要的理论研究内容。本讲意在将无意识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无意识概念的提出定义;第二阶段,个体与集体无意识关系;第三阶段,无意识的广泛联系。通过本讲尝试提出以下观点:设计的感知,是事物间发散的信息,及其无意识经验,通过设计师主观能动地进行交换、重构、搭建的过程,具有客观与主观的双重特征。
 
 
相关阅读:
凭什么国内这所设计院校频频在国际设计大赛上拿奖?!
                                                             
 
 
演讲主题
禅宗美学下的设计实践
 
主讲人
温为才,男,五邑大学工业设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内容简介
禅宗作为中国化的佛教,影响了中唐之后中国的审美观念。如何将禅宗美学思想和现代设计设计结合?本次分享将结合”轮回”生铁壶,顿悟落地灯及“无住”花瓶的设计实践,探讨了禅宗美学与产品设计相结合及寻求中国当代设计视觉识别性的可能性。
相关阅读:这把中国的“铁壶”惊艳了美国工业设计协会
                                                                  
 
演讲主题
轨道交通站点空间的四种节约型设计策略分析
 
主讲人 
赵忠超,男,济南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与照明设计。
  
内容简介
轨道交通是国内外大中城市普遍采用的公共交通方式。目前,我国已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近30座,车站2000余座。然而,已建轨道交通站点在室内装饰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材料资源浪费现象,与我国政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不符。因此,本演讲将重点分析装饰体系的标准化与模块化、装饰界面选材的综合比较、展示建筑形态美和体现管线技术美的四种节约型设计策略,以期进一步节约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站
 
 
演讲主题
从伦敦步行计划公共设计
看我国“政府做为”在大型国际
体育盛会设计中的作用
 
主讲人
张毅,女,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创意策划与设计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文化、国际体育盛会
 
内容简介
本讲以2010广州亚运为例从“官民关系”的建立为出发点展开探讨。通过对广州亚运中“物的设计”“场的设计”“事的设计”的事例及开赛前后10余年的数据对比分析,阐述具有公信力、执行力、行动力作用的城建、团委教育、文体旅游等职能部门,在引导市民通过视觉信息的接受、空间信息的体感、事件活动的参与中,所起到的引导、教化和推动的作用。
 
相关阅读:比征收拥堵费更管用的,是伦敦步行设计策略
 
 
民艺研究单元
1.民艺研究的对象、方法与路径; 
2.记录、保护、解释、实践:设计学民艺研究的目标与使命;
3.非遗热潮下民艺研究的冷静反思。
 
 
演讲主题
一种方法的研究——
以江苏启东地区灶具设计为例
 
主讲人
王强,男,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设计历史与理论。
 
内容简介
本选题主要从设计学角度探讨传统器具设计研究的新框架、新思路与新方法。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1.传统设计系统与现代设计系统的比较;2.设计的进化与设计研究方法的转变;3.以江苏启东地区灶具设计为例,分别从案例概述、结构设计分析、设计原理分析、材料工艺分析、案例比较分析、视觉设计分析、设计评价及设计文化等八个方面解读传统灶具设计。虽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但其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期望能够建立一种设计史研究的新范式。
相关阅读:【特别策划】节日专题三:中国古代灶具设计演变
 
 
 
演讲主题 
作为具有遗产价值的 
聚落与村民生活空间:贵州案例
  
主讲人
周政旭,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聚落与乡村。
  
内容简介
 多具备文化遗产价值的聚落既是多元文化最重要的容器与载体,同时仍然是各民族生活的家园,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是维系聚落生命力的核心。本议题从保护与发展的视角出发,叙述聚落的“记录现状-追溯历史-阐明机制-梳理价值-总结智慧”的研究路径,同时讨论对于激发聚落自身发展活力的“传播价值-谋求认同-适用当前-实践示范-带动多元”可能。
 
 
 
                                                           
演讲主题
盘瑶宗教仪式中
服饰与剪纸的艺术人类学考察
 
主讲人
李彦,女,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内容简介
盘瑶服饰和剪纸作为一种涉及文化的象征符号系统,其族性内涵在族群认同与族群维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盘瑶对该象征符号系统的自我认知,深入探讨盘瑶的族源认同、支系区分、社会角色、宗教信仰、审美心理等方面,用田野民族志方法、比较法以及个案法研究服饰和剪纸,这为盘瑶艺术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促进了族群概念的理论构建。
 
 
                                                            
演讲主题
区域文化研究的视角和范式
 
主讲人
顾浩,男,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雕塑创作、中国传统设计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美术理论。
 
内容简介
民间美术研究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化的过程,研究方法论和价值取向的进步,必须主要运用扎实可信的参与式田野考察法获取资料,以客观资料学作为方法论主体,并正视基础民间资料的重要价值,最终完成对资料文本的深描和解读。
 
相关阅读: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方法论及价值向度
 
 
教学研究单元
1.教什么:设计教学的内容如何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
2.怎么教:设计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创新
3.设计基础之辩;
4.教学与科研、实践之间如何相互转化
 
演讲主题
从抽象到具的转化: 
设计基础教学研究 
 
主讲人
范寅良,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展示设计 
 
内容简介
抽象设计思维对具象事物进行剖析的关键在于首先了解事物的功能和本质,而越复杂越复合的功能和本质就越有更多的剖析空间,也就越具有抽象设计的潜力。而抽取出的元素的多少,与重组元素以及元素排序关系也决定了最后的设计结果。抽象设计思维的训练是我们设计师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功课。
 
 
 相关阅读:展示设计如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专业的考证?——德意志博物馆:百年积淀中的展示文化
 
 
 
演讲主题
关于“自然设计方法研究”
系列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
 
主讲人
谢朝,女,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设计基础理论与方法/传统设计理论/服装设计。
 
内容简介
“自然设计方法研究”系列课程,融理论基础、设计方法和创作实践为一体,从“自然与设计关系研究”、“自然与二维空间设计方法研究”和“自然与三维空间设计方法研究”三个方面,分别对自然与设计间深切而多元的内外在关系展开学习和研究。
  
图1 “设计作品研究”课程作业(作者:李愫)                                                    
 
 
演讲主题
室内设计主题教学的任务设定——
以“苏州园林传统花格元素的形式转译”为例
 
主讲人
丁俊,男,苏州工艺美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为室内设计。
 
内容简介
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概念界定提出室内设计主题教学任务设定的四要素,即主题设计、学情分析、项目导入、任务模块。其中,对任务模块进行重点分析。在综合分析教学过程理论、创意思维训练和技能培养的特征,以及归纳室内设计项目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任务三模块,即前期研究、主题转化、项目设计,并在任务模块的基础上,结合教学个案阐述具体任务模块设计。教学实践证明任务设定可以有效的保障室内设计主题教学的实施效果。
 
课程开发表格
相关阅读:形式的转译——苏州园林传统花格元素在室内设计课程中的转换与应用
 
                                                                 
 
演讲主题 
图像叙事的教学探索
 
主讲人
梁雯,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设计哲学和设计理论研究、建筑装饰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除了解决直观需求和问题以外,设计的本质更接是近定义人自身与他人、与整体意义关联的策略,或者说处理主客关系的方法。设计师通过重构“经验世界”,制定某种秩序,投射出一个世界,对抗或缓解焦、沮丧、恐感、无家等现实处境和经验。本次发言中的案例就是基于这种设计观点的教学方法和成果,进而探讨两个问题:一是今天环境设计的专业边界,以及正在放生变化的一些基本概念;二是设计课程中对空间类型重新定义的图像叙事方法。
 
相关阅读:优秀论文 | 出入:明代北京城市空间的图像学分析
 
 
                                                                    
演讲主题
项目制教学的模式与方法 
——以界面设计课程为例 
 
主讲人
陈星海,男,浙江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与新媒体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界面设计、服务设计、商业模式创新、包容性设计
 
内容简介
项目制教学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和理解知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给学生分配的任务并不是测试知识,而是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引导他们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方式。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可以依据项目工作流程中不同的角色职能建立协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相关阅读:项目式教学:虾米音乐与浙工大的界面设计教学合作
 
 
编辑:刘仕飞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