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盘点2010:广州创意大人物

 2011-01-12 10:05:58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2010年,是广州被万众瞩目的一年。亚运前夕,广州终于展露出她创意的身影,伫立珠江岸边的“小蛮腰”———广州塔,几何造型的广州歌剧院,“月光宝盒”广东新博物馆等代表了广州新面貌的标志性建筑先后揭开神秘面纱。其后,海心沙岛上,极具岭南特色和创意思维的亚运会开幕式,在世界面前,渲染了这种来自创意广州的新活力。这一夜,广州蜕变了,创意这个词语,真真正正地叠加在“务实、内敛”之上,成为羊城给世人的新印象。

 

 

  在这绚烂光环之下,我们看到了一批大胆创新、耕耘奉献、执着梦想,来自建筑、设计、艺术、文化、教育、动漫等领域的“领袖”人物。在新年伊始,我们一起盘点2010年广州创意大人物,也许他们并不能全面代表广州涌动的创意潮,但他们的开创之举让羊城倍增活力,让羊城增添美好风情。

  同时,我们也顺延这股清新地创意之风,真诚期待2011年后亚运时代,广州创意大人物继续“给力”。

 

  舒勇

  著名艺术家

 

 

  【聚焦理由】

  从2007年到北京设立艺术工作室开始,舒勇逐渐活跃在国内、国际的精英艺术圈。至今举办了数十场大大小小的个展,并在2009年获得佛罗伦萨艺术双年展终身成就奖。其油画雕塑作品也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然而2010年舒勇重新跳出已经获得既得利益的小众的精英艺术圈,再次以中国社会为创作阵地,创作了“筑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HINA功夫”、“牌坊”、“中国力量”等一系列以国家发展为脉络的先锋艺术作品。其中将民工头像挂上建筑物的“筑梦”现场图片成为网易最佳年度图片,运用各拆迁材料创作的大型装置艺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是登上了央视的焦点访谈。“CHINA功夫”大型装置雕塑在上海世博大放异彩,成为上海世博会标志性景观和被媒体报道最多的艺术作品。以亚运为媒介诞生的一场全民互动艺术运动“中国力量”,这包括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内的数万人参与到现场创作。舒勇用艺术的方式,简单有力地向世界表达了中国的雄心与抱负,点燃了无数国民内心无处安放涌动的激情。

  【点评】

  舒勇是中国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最受媒体争议和关注的艺术家,被称为“中国环保艺术第一人”,“行为艺术营销”创始人。他活跃在行为艺术、油画、建筑、电影、策展、音乐、新媒体、环保、广告、营销等众多领域里。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单薄、小个的长发男人为何拥有如此强大的创作能量。为何能如此准确地切中华夏民族成长的精神脉络。我们很难在2010年找到准确答案。这或许是舒勇20年来与中国社会共同成长脉动的结果。

 

  陈维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

  第16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

 

 

  【聚焦理由】

  2010年11月12日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是让人难忘的一夜。当绚烂的烟火照亮了广州夜空,当别出新意的礼花点火方式引燃火炬,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意,让世界记住了美丽的羊城。这一个个让人讶异的开幕式创意背后的总策划,就是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结束后,陈维亚这个担任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闭幕式执行总导演的安徽人,带着团队马不停蹄地又来到了广州,展开2010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策划设计工作。这一年多来日日夜夜的艰辛付出,陈维亚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在世界面前引燃了岭南、羊城独特的魅力。

  【点评】

  亚运会在广州举行,也为这个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谁都忘不了的,是亚运会开幕式上一个又一个的创意:无论是广州塔上的烟火,还是礼花点火的别出心裁,抑或珠江有大型的巡游活动……陈维亚“以城市为背景,以珠江为舞台”,打造一个别开生面的亚运会的开闭幕式。

  在世界聚焦广州的亚运会开幕式上,陈维亚带领其团队,用创意将岭南的饮食文化,岭南的粤剧,岭南的建筑等岭南元素一一提炼,以艺术创意的手法,在世界面前,描绘了一幅惟妙惟肖的岭南画卷。这个既具有岭南地域特色又大气的开幕式,正体现了他所说的:“艺术的共通点就是彰显人性和文化的永恒魅力。”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会以它的特色让世界记住广州!

 

 

 

  关小蕾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

  广东省特级教师

  广州市少年宫特殊教育中心创办人

 

 

  【聚焦理由】

  广州亚残会期间,于广东新博物馆里举行的声势浩大的展演“我们来了———中国特殊儿童艺术展演计划”,用艺术展示,纪录片、工作坊等形式展示特殊儿童的斑斓世界,拉近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这是个沉淀了十二年,终于厚积薄发展演,是特殊儿童教育实践的一个阶段性的节点。而在这背后为此默默耕耘了十二年的,就是广州少年宫常务副主任关小蕾。

  从1998年她带着广州市少年宫一些年轻老师成立免费的特殊儿童美术班,到2006年正式成立特殊儿童教育中心至现在,12年下来,她把艺术之于心灵的救助功能变成一种系统性的、可操作的现实。关小蕾坚信:“艺术交流向我们展现出这样的图景:当爱人如己、彼此相爱的诫命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邀约之时,平等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就不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在爱的感召下,原本分离的人会彼此去爱,因为我们本就是同一个世界里的人。”她呼吁:让我们透过艺术来彼此认识,相互告之:你的心啊可以很小,小得容不下一根刺;但是,你的心啊,也可以很大,大得可以装下整个浩翰的宇宙!一切皆因为有恩典,有慈爱。让我们共同感谢、领受这恩典、这慈爱吧!

  【点评】

  毕业后就一直在广州市少年宫致力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关小蕾,在二十多年里影响着广州市少年宫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和改变,从单纯绘画技巧教授的美术教育,到引导儿童艺术感受的美的教育,关小蕾摸索并实践着影响着新一代的孩子。此外,让关小蕾投入最多的,就是1998年成立的广州少年宫特殊教育中心。从最初的十几个特殊孩子,发展到现在的九百多个;从社会人群对特殊孩子最初的排斥和害怕,到现在的接受和关注,关小蕾一直忙碌在特殊儿童教育最前线。

  艺术,是人类永恒的语言,也是没有心灵边界的语言。如果说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栋梁,那么关小蕾就是那位用美和爱为未来打地基的工程师。

 

  冼建雄

  著名建筑师

  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

 

 

  【聚焦理由】

  2010年于冼建雄而言是感悟与总结的一年,不仅身居的城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而且瀚华度过了十周岁的生日。十年回望,瀚华一直致力于探索新型民营设计企业的发展道路,探索能够与历史文化,城市生活和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建筑形态,在关注城市发展,社会与民生的基础上以专业的追求和服务的意识努力为城市与社会创造优质的作品。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冼建雄带领的瀚华团队,为广州城市留下了许多建筑作品,用他们的创意与理念,描画了广州城市的面孔。

  在十周年庆典上,冼建雄和来自京沪粤三地的知名建筑师们齐聚广州歌剧院畅谈“多数人的建筑”,倡导建筑师更多关注城市,社会与民生。他说:“今年正在设计的广州北岸文化码头项目,我们希望最大化地从设计的角度,用创意推动城市共生,公众参与,持续发展。我相信,设计一定可以使城市更美好。”

  【点评】

  瀚华的十年,是中国城市建设的“黄金十年”。当标志性建筑成为城市的一面旗帜,刻画出城市的各种新面孔之时,建筑师们同时不忘的,是对城市、对人居理想空间的孜孜求索。而这也是冼剑雄与其带领的瀚华团队的追求。正如冼剑雄所说的:“对于一家设计企业来说,我不否认产值很重要,毕竟大家都要生存和发展。但在‘为了钱做设计,还是为了你的专业精神而做设计’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够放弃本身对专业的一种执着精神。”

  瀚华成立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城市、华南的开发商提供注重社会效益与实用性的建筑作品,为多数人提供尽可能合理、合适的居住空间,也正因如此,瀚华成为了住宅设计领域的翘楚。是冼剑雄用他的设计理念和坚持,描绘出了城市的一个剪影。

 

  马克·海默尔

  “广州塔”设计者

  来自荷兰的建筑师

 

 

  【聚焦理由】

  伫立珠江岸边的地标建筑———“广州塔”将来自荷兰的设计师马克·海默尔带进公众视野。高达六百米的广州塔是已建成的世界第一高自立式电视塔,其独特的外形轻盈、通透、复杂却又简单,仿佛秀丽的少女在珠江畔婷婷而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更显婀娜。而亚运会开幕式中,广州塔上绽放出的一丛丛的绚烂烟花,将这位“广州美女”的惊艳身姿呈现在世界面前,马克·海默尔也为他这位“女儿”所绽放的惊人美丽而震撼。因电视塔和广州结缘,马克打算定居广州。广州这个充满着机会的城市,让长在荷兰、工作在伦敦的马克充满了情感。他说:“广州让我有故乡的特殊感觉。”

  【点评】

  马克·海默尔以其大胆的创意,给了广州一个惊喜。这位设计师赋予广州塔椭圆形的渐变网格结构,为公众带来无限想象空间。从广州市民亲昵地称广州塔为“小蛮腰”足可感受人们对它的喜爱。

  建筑从来都是伫立百年,且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驻点。广州塔的创意在马克·海默尔脑中成形,然后在珠江边“生长”,在这个创意横行的时代,它的巨大让人无法忽视。这个来自海外,驻扎在广州的创意建筑,其极具创意的造型如同颁发给创意设计的奖杯一般,似乎在宣示着广州创意时代的来临。

 

 

 

  罗一平

  广东美术馆馆长

 

 

  【聚焦理由】

  2010年2月,中国三大美术馆之一———广东美术馆在馆长经历半年空窗期后,新任馆长罗一平走向了公众视野。仅仅是这个身份,就足以成为聚焦理由。此后的时间里广东美术馆新的走向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接下来热闹登场的“台前幕后:广东戏曲舞台艺术展”推出了跨界艺术展览的大戏后,“启点·动象空间———广东美术馆与广州大剧院的首度合作,拉开了由单一空间走向多元开放空间的“大空间”帷幕。广东美术馆的几次大动作让我们看到广东美术馆新掌舵人罗一平上任以来,对大艺术、大空间、大跨界不断的摸索与实践。

  【点评】

  广东美术馆为从校园走出来的罗一平提供了理论研究的实践平台,但接手深受现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影响的广东美术馆,让罗一平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广东美术馆将在他的掌舵之下,带领广东艺术文化走向何方?

  在罗一平看来,广东美术馆展出的作品,不应该恪守“什么是艺术品”的传统定义,而应该以一种更开放的,更跨界的眼光或者策展方案,用广东美术馆独特的展示理念和展示方式将之展示出来。对艺术馆拓展公共性方面,提出了“快乐原则”。在保证艺术性的前提下推动互动性,让市民参与当中感觉到快乐,感到愉悦,在愉悦中提升他的审美品位。而对美术馆挑战是:展览做到既能满足广大市民的参与感,能够做到提升他们审美品位的作用,同时,展览要做的有学术品位。“台前幕后:广东戏曲舞台艺术展”及“启点·动象空间”等展览就是他在2010年展开的对大艺术、大空间、大跨界探索与实践的序幕。即将投入使用的由原员村热电厂改建而成的广东美术馆北岸当代馆达21万平方米,将为今后罗一平的艺术探索带来更大的平台。

 

  黑马大叔(张小平)

  跨界艺术家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聚焦理由】

  2010年,黑马大叔张小平参与了许多事,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都是历史上的大事,都是这辈子我不可能重复参与的盛事”:上海世博会广东馆的视觉系统专家顾问工作,第16届亚运会开闭幕式创意评审工作、第16届亚运会视觉形象与景观系统专家顾问工作,担当了第16届亚运会品牌开发研究中心的召集人。

  在亚运盛事里,他主持了创作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官方海报,亚运会火炬接力“吉祥羊仔”标志,亚运会首座雕塑———“步步高”。他参与决定了亚运会礼仪志愿者“行云流水”的服装设计。事实证明,这套美丽的服装就是本届亚运会最大亮点之一。

  同样,2010年黑马大叔为我们带来许多精彩:慈善首发签售便被抢购一空的新书《设计百+姓》,他的画作、字作和紫砂壶,去年为广州癌症儿童、病残孤儿、贫困地区失学孩子和廖冰兄人文基金会大约拍卖捐出善款33万元。正如他自己所说:“2010被爱,很温暖。”

  【点评】

  著名广告人、跨界艺术家黑马大叔这位充满创意的跨界奇才,是现任广东黑马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创意总监,也是广州4A创建人之一。他除了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广告、设计和教育的一线外,还不断地为我们带来精彩。钟情于中国元素,钟情于生肖创作使得他在这个领域不断有新的作品诞生。黑马大叔以其独特的风格被广告界称为“广告顽童”,这位风趣幽默,开朗乐观且热爱创意的老顽童,是广州广告界的标杆人物。出自他手的设计,大部分与其人一般,在蕴含无限创意的同时总能让人品味出丝丝幽默与趣味。

  2010年最大感悟的一句话:

  被爱,很温暖。

 

  张宏毅(Ready Zhang)

  广州市城博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州国际设计周执行总监

 

 

  【聚焦理由】

  经历了五年的广州国际设计周无疑已成为广州设计的一张名片。而在这其中活跃着一个人的身影,他就是广州国际设计周执行总监张宏毅。在丹麦生活工作多年的他明白设计对于一个国家以及城市的意义,从2006到2010年,每一届广州设计周都有新的拓展,不断丰满设计周口号“赢在设计”的内涵。

  广州国际设计周一直以“低碳设计”引领业界风潮,自2007年引入“气候酷派先行展”,到2010年携手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举办“低碳设计竞赛”。2010年广州国际设计周联合《羊城晚报》共同组织了“金羊奖———2010中国低碳生活设计大奖”,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倡导与表彰“低碳设计”概念。今年广州国际设计周把荷兰设计引入公众视野,极大地促进了荷兰与中国设计的对接。2010年,张宏毅认为最大的成功是将“赢在设计”实现为“设计创造价值”!使生活充满创意,让设计更具生活价值,金羊奖华丽转身,低碳不再是概念,而是更多关注可持续的设计!他最大的感悟是:“设计不该让业主不明白、让民众不知所云,只有建立起行业内外都能够接受并能广泛理解的评估体系,才能让设计真正为城市、公众乃至整个社会服务。这是今后设计推广时努力的方向。”

  【点评】

  无论是曾经领先国内的广告设计的创意之风,还是室内设计的独领风骚,广州可以称得上是近几十年中国创意设计风潮的发源地。经过冗长的发展和挣扎,广州创意界终于在2006年迎来了“广州国际设计周”这个展现设计、促进交流、提供对接的国际平台。而广州国际设计周执行总监张宏毅在商业和理想的对决中,咬紧牙关坚持了五年,五年的成长,广州国际设计周渐已成熟,它正向着“中国的设计周”这个方向稳步前进;五年的成长,对于张宏毅来说,何尝不是一场人生洗礼?他用他的努力,带给广州一个精彩纷呈、创意思潮涌动的设计周,一个只属于设计师的节日!

 

 

 

  金 城

  金龙奖原创漫画动画艺术大赛创办人

  漫友文化传播机构董事长

 

 

  【聚焦理由】

  越来越红火的中国国际漫画节2010年迎来了第三届的成功落幕。毫无疑问,广州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原创漫画出版为龙头的初具规模的动漫产业集群,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漫友文化,便是这龙头中的龙头。2010年漫友文化带领着广州的漫画界,像上足了发条的时钟,积极且有条不紊地发展着,而这幕后推手正是漫友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金城。从2010年8月完满落幕的“中国原创动漫推广计划———优秀动漫产品进西藏”公益活动,以及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漫画节期间成立的旨在拯救和传承传统连环画与动画技艺的“金龙奖公益基金”,再远眺国外:2010年11月,由漫友文化与中国美术馆共同承办的“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动漫艺术大展”在瑞士巴塞尔开幕……2010年漫友文化呈现给我们的,除了热闹的漫画界,还有走出国门的动力和信心。推动中国原创漫画发展,摸索有中国特色的漫画出版方向,是金城多年来不遗余力为之努力的目标。

  【点评】

  广州一直以来以漫画领全国之先,无论是漫画家的新人辈出,还是一系列的漫画公益活动的开展,我们看到漫画行业的发展不再拘束于“埋头苦画”,而是积极地走向社会:将漫画家包装成明星,使漫画成为全民读物……对于中国漫画的一切发展可能,驻扎在广州的漫友文化一直在努力摸索与实践。其掌舵者金城,在中国漫画行业耕耘多年,并带领着漫友文化走在中国漫画杂志的领先位置。

 

  陈锐彬

  广东省职业技能签定指导中心主任

  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总负责人

 

 

  【聚焦理由】

  我国第一所工业设计培训学院———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在2010年11月8日正式开班,配备有13个实验实训室和1个数控生产实训区的教学楼,充满热情和拼搏精神的教师团队,国际先进的“workshop”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育纸上谈兵的现状,这种只在国外听闻过的教学模式,如今却近在眼前,培养高端实战型工业设计人才的梦想不再遥远。

  作为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总负责人,陈锐彬走入公众视野。这所国内前所未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何尝不是他的梦想和理念。

  他的人生经历跟“挑战创新”紧密相联: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参与国有、集体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工作;2000年前后参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那阶段广东省的积极再就业政策几乎都是他起草的;2004年后从事农民工工作,担任省农民工工作办公室首任副主任后,期间调研出台广东省第一个农民工政策,2008年初抗冰灾期间负责组织全省劝导农民工留粤过节,负责起草省委省政府“双转移”决定中的劳动力转移方面政策。陈锐彬真正与创意设计的缘分,始于2008年8月他任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当主任后,在两年内干成了三件开创性大事:一:评人。开发中国首个工业设计师职业标准并评出中国首批61名工业设计师,受到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的亲自接见;二是建校。与香港合作建成中国第一所专业化的高端工业设计培训学院———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揭开工业设计高端实用人才教育新的一页;三是建网。成功开发了国内首个“人力资源职业开发评价公共服务信息网”。

  【点评】

  2010年是陈锐彬人生收获最多的一年,不仅仅因为这一年他干成了三件有开创性工作,更主要是他体会到:不管面对多大压力,只要坚持“不找借口,只找办法”,最后大多能干成事。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一个理性、低调,包容的外表下,有一颗追求完美和梦想的心,陈锐彬非工业设计科班出生,却因对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面一年多的调研而成为“外行人”中的专家。在他的运筹帷幄下,在他的开阔视野下,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已展开波澜壮阔打造百年名校的画卷。他希望学院培养出有创意、懂科技、高技能、善策划、会沟通的复合型人才,为广东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才支撑。

 

  周 鲒

  著名动画导演、广州大学副教授

 

 

  【聚焦理由】

  周鲒以动画导演的身份获得多项大奖之后,2010年开始了他的重量级实验:“数字儿童”。作为儿童游戏与艺术的专家,他并没有在象牙塔里自娱自乐。周鲒在大海边与广州少年宫的孩子们在一起完成媒体时代的艺术。这一融合新媒体实验艺术与儿童素质拓展内容的全新形式,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0年周鲒的更多创意在岭南文化的土壤中“芝麻开门”。由他策划的“广东百年漫画展”,第一次全方位地对本土漫画做出全景式的回顾梳理。其撰写的《启蒙中国》一书,也成为此领域的重要文献。2010年秋天,南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迹,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重新开馆,所有的观众可以看见周鲒创作的系列全新动漫。卡通时尚文化与古老的历史遗址被创意贴合在一起,迷人而亲切。2010年的周鲒创意无限,其多元的文化理想与深厚艺术修养在更大的舞台得以发酵。广州亚残会期间,由他策划的“我们来了:中国特殊儿童艺术展演计划”在广东省博物馆隆重登场。中国国际漫画节期间,其策划的全国大学生动画“冰兄奖”向社会呼唤“人文动漫”。

  【点评】

  周鲒是一位专注于数字艺术创意与导演的学术界人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动漫史及艺术理论、儿童艺术与媒体传播。同时他也积极将研究付诸实践和探索。曾编导过超过200集动漫作品,获得国家级大奖多项,“五个一”工程奖、“中华出版奖”、“金龙奖”最佳编剧大奖、亚洲青年动漫“评委会大奖”、日本东京广播公司最佳商业动画奖等多个奖项。在他策划的2010年的多项活动中,我们不难从南越王博物馆的动画片中,从中国特殊儿童记录片和我们来了等一系列展览里,看出周鲒对儿童艺术、对动漫、对媒体传播、对数字技术的热爱与执着。纵观周鲒的文化行为,无法用艺术家或者是文化学者来定位。他更多是在用自己价值立场与艺术观擦亮未来的屏幕,进而发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创意声音。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