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中国产业升级,绿色工业设计成杠杆

 2010-06-10 08:37:22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中国制造”要想成功化身为“中国创造”,工业设计这一软实力已成为重中之重。

  这不仅在业内已达成共识,就连山东省副省长王军民近日在山东省产学研推动工业设计工作座谈会上也指出,工业设计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一个好的设计创意会带来技术创新根本性的飞跃,在工业核心技术受到国外制约和垄断的情况下,工业设计以其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优势,应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重要突破口。

  工业设计大潮袭来

  在5月25日召开的山东省产学研推动工业设计工作座谈会上,王军民进一步透露:今后3年,山东要通过实施工业设计创新“三个一工程”,建立集创新成果、设计中心和产业聚集于一体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推进工业设计创新工作。

 

山东省产学研推动工业设计工作座谈会

 

  同样在近日,依据辽宁省领导的指示,铁西产业新城启动了建设中国(沈阳)机电装备科贸城的规划,工业设计也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

  还是在近期,一个与CFO、CEO平行的职位——CDO(ChiefDesignOfficer)首席设计官的出现和升温,被业内看作是正在影响和改变中国企业的经营战略。

  其实,工业设计早就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公司的命运。比如家电行业的海尔集团,其产品就获得过被誉为“工业设计的奥斯卡”的德国红点设计奖,而与海尔同城的青岛海信,其产品被中国红星奖博物馆永久收藏和展示,也足以说明公司工业设计达到的水平。

  相比这些自主创新能力走在前例的公司,更多的企业甚至不能清楚地解释何为工业设计?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制造身处尴尬的原因之一。正如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奔驰汽车公司的设计总监哈罗德所说:与其说中国制造遭遇挑战,不如说是中国产品设计遭遇瓶颈。

  事实确实如此。在追求个性、环保、健康的理性消费时代,通过工业设计将民族文化在正常的工业制品里赋予灵魂,终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有强大的竞争力,这股无法复制的竞争力是公司软实力有力的体现。这种软实力的提升,成就的可能不只是一个企业,更可能会是一个民族的行业。

  当前,在大批制造业移师东南亚等地的情形下,中国制造的转型已不可避免,这绝非口头上的吆喝,需要企业家们从根本上转变思想,下足力气与资本,引领、促成中国的工业革命升级。已先行的青岛亨达集团用了几年的时间为亨达鞋赋予工业设计思念,如今看来,这场工业革命绝非短时期即能完成,从如今的全球制造业、尤其是鞋业制造布局来看,欧美强势品牌与新形成的如东南亚等“制造加工厂”对中国制造形成了夹击之势,这场革命显得急促、迫切,不留半点拖延时间。

  在这危机四伏的中国制造转型之机,工业设计能否抓住这一历史命门,助推中国制造华丽转型?这已不容质疑,而中国制造业的工业设计走过了一条什么路?现在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水平?这些弄清楚,或许是企业工业设计定位飞展的关键。

  这不是某个人的任务,也不是某个品牌的责任,它是中国的整个工业设计大军、整个中国制造领航者:企业家们必须共同思索的问题。

  “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

  分别在1929年和1997年发生的二次危机中,西方国家都是通过工业设计创新来将危机消除的。而一直都被作为中国制造前进路上的标杆的日本和韩国,同样是通过工业设计创新实现华丽转型。

  小小的韩国就足以让人震憾。通过工业设计,那么小的国家创造了占中国三分之一的GDP,而中国消耗那么多的能量,创造的GDP占世界的比例只有5%。这就是工业设计的魅力所在。

  反观中国的工业设计,在迈着蹒跚的步子走过了20多个春秋、经过数十年的磨砺后,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成效却是难尽人意的。

  其实,中国的工业设计也有“出类拨萃”的地方,那就是“模拟”和“再创造”能力。前几年的手机,中国人凶猛地山寨了一把,以至于外界把“中国制造”和“山寨”在很长时间划上等号。对于鞋产品,自然逃不出被山寨的命运,这些年来,很多的中国自主生产的鞋流露出欧美设计的痕迹或日本设计的风格,而由此引发诸多不利因素曾一度把中国鞋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缺乏创意、创新意识不强,简单的复制、黏贴、照搬,从而在设计上表现出苍白,使中国的鞋、甚至各类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显得软弱无力。

  是中国的工业设计师群体与国际存在差距?但他们也有为自已开脱的理由:许多的工业产品,并不是真正按自己的创意来设计的,许多原创设计被企业家扼杀在蓝图中。改革大潮中,企业追求的是生存,企业家追求的是短期利润,“抄袭、模仿”便成为企业获取利润最快捷的手段,如此,企业家一味指使设计师去“抄袭、模仿”,便在情理之中,而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将是葬送一些有才华的设计师,使中国制造的产品缺少自已的文化内涵。

  作为时尚产业的鞋业,这种文化内涵的缺失,对于一家企业的发展,更将是不堪重负的致命一击。26年前靠860元起家的亨达集团董事长王吉万以长远的眼光,对此有着深层次的看法:“在从传统制造业向品牌型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鞋业企业的创新不但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转变,更多的肩负着整个民族服饰品位、文化品位提升的重任。”

  王吉万领导下的亨达,难道有独道的过人之处?在工业设计上,民营企业青岛亨达集团制定了先知先行的工业设计战略,更有力说明了这一点,对工业设计的正确认知、定位是前提,能够舍得花费大量资金投入进行研发是保障。而中国文化元素赋予产品上形成的民族内涵,在产品上得到最终体现。

  这不得不让人更加关注亨达现象,并试图探索软实力之争下的中国鞋业如何赋予工业设计以新的内涵,进而让中国品牌增加含金量。

  亨达的绿色工业设计脉搏

  在不久前的青岛国际时装周上,亨达集团以一头仿真牛对外展示公司实力,大放异彩。这头仿真牛展示的“皮革无缝粘接技术”等背后,是一条亨达集团持之以恒的工业设计之路。

  作为资源需求型产业皮革行业的一员,亨达集团以绿色设计为核心,以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减少碳排放、降低污染,亨达集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自主创新,以完成对产品“亨达理念”、“亨达文化”的赋予和渗透。“皮革无缝粘接技术”、“防水透气制鞋技术”等行业内领先的设计、研发等技术均在此背景下产生。

  而“三位一体”的创意设计模式、“数字化制鞋技术”实现的产品个性化定制、企业多品牌发展战略、整合国内外资源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等,均有力体现了亨达集团工业设计中的创新元素。在王吉万看来,以信息化平台打造的产业链,不但缩短了产品研发时间,实现了营销模式的快速高效运转,而且引领了鞋服行业新的消费革命。

  大量开创性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亨达在突破产品设计、研发瓶颈上的创新,而大量的资金支持,让亨达的工业设计探寻之路有所保障。2006年3月,亨达集团将政府奖励企业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300万奖金全部用在企业学习型组织的打造上、用于整个集团公司后备人才力量的培养和创新的奖励上。

  找准定位、持之以恒、资金支撑、不断创新。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亨达走过的研发、设计之路不仅让人回味无穷、进入反思,而且也让更多的后来者垂涎三尺。

  显然,一个以设计为主导的新制造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知识社会的到来、创新形态的嬗变,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也正由专业设计师的工作向更广泛的用户参与演变,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参与的创新设计日益受到关注,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工业设计的创新2.0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设计不再是专业设计师的专利,用户参与、以用户为中心也成为了设计的关键词,FabLab、LivingLab等国际上的创新设计模式的探索也体现了未来设计的创新2.0趋势。“亨达鞋业的设计2.0时代早已开启,亨达慧谷的建设则是这一战略的体现之一。”王吉万介绍,以亨达国际数码工业园为载体,以鞋业为基础,以创意产业和软件产业为核心,以服务经济为导向,创新和集成国际前沿资讯、研发科技、运营模式、人力资本、知识经济、资本运营、信息管理的应用模式,从而引领中国乃至世界鞋业发展、创造和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现代化“硅谷”型的“慧谷”已成型,届时囊括科技研发中心、创意设计中心、虚拟经营研究中心、软件开发中心、资本运营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六大中心和亨达国际数码科技工业园一大产业中试基地将进一步提升亨达的软实力和卓越制造内涵。

  在反思中国制造遭受何种困境、如何突破瓶颈的同时,王吉万执掌的亨达集团让我们感到了些许安慰,用看世界的眼光定位企业发展战略的王吉万,已经为中国的制鞋企业家们树立了榜样,软硬实力并驱的亨达集团能否再为中国的民营鞋企探出一条民族特色发展之路,从而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答案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