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朱焘: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设计

 2019-01-22 14:28:01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设计

——在中国智造(深圳)·设计创新商年展上讲座实录(摘)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原会长、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朱焘

(2018年12月27日下午)

 

各位领导、各位新老朋友:

我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坐下讲,组织者很周到,看我岁数大。刚才主持人说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见证人,还算比较准确。我待过的部门多:待过一个企业11年;三个专业部,航空、机械、轻工;在五个委工作过,国家计委、经委、经贸委、国资委、企业工委。工业设计是我在轻工工作的时候兼任的会长,干了16年。

今天我讲的题目很大,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设计。但大题小做。我想了很长时间一些所谓战略问题的话,在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深圳第一次讲感觉比较合适。有一个重要的比照,大家可能都记得,我十几年前给温家宝总理写过一份报告,接着根据报告批示国务院11个部门落实制定政策。当时我最后一个调研的地方就是深圳,从深圳回北京,比较激动,一个礼拜把报告写出来。跟这个相比较,今天的讲话当然要弱得多。但是从我感觉来说,是出于对深圳设计抱着深厚的感情。

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40周年了,40年取得的成绩、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讲得很多很好,确实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伟大的“革命”,不但深刻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的改变了世界。工业设计就是在这40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大潮流中引进到中国来的,所以工业设计在中国也是40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成立39年了,明年是40年,所以明年大概要搞一个比较大的活动来庆祝一下。这两个为什么并列的讲呢?就是工业设计的引进发展在中国,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

作为当过16年会长的老兵,又当了3年的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想了一些事,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大家可能会问,我的题目为什么不是中国工业设计,而是中国设计?我后面会讲到。中国工业设计的诞生当然比中国设计要晚得多,在农耕时代,中国早有设计,早有制造,世界领先,经济总量都是世界第一,我们的故宫、丝绸、陶瓷多漂亮,都是有设计。但是在进入工业化时代,也就是从英国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他们把工业设计理念建立起来了。我们比较系统地引进这个概念,是从1978年,到现在已经40年了。



 

如果有人问我,回顾改革开放40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对40年中国工业设计有什么体会?我觉得两个方面都是八个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家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伟大的开篇就是邓小平的重要讲话,叫“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一篇文章当时如春雷一般,驱散了阴霾,迎来了春风和百花盛开。我当年听到这些属于很激动的人,后来就到国家机械委,再后来到经委工作。当时我正是青春壮年,跟国家的改革开放正好重叠,非常兴奋。内心也有忐忑不安,但跃跃欲试是主要的。

我觉得这八个字再过一百年也不过期,因为思想解放没有止境,这样才有改革,有创新,实事求是永远要做下去。不骄不躁,从实际出发,才能持久。我希望今天的讲话,大家就记住这八个字就管用了。话说回来,工业设计40年取得的成绩确实很大,我觉得有三大变化:

第一,从政府到企业,全社会对工业设计的认知度大大提高,设计创新的自觉性大大加强。

第二,从工业产品到各类服务,工业设计的推广应用有了空前的效果。我们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占有来看,从产品在国内外获得的奖项来看,从各类设计活动生动活泼来看,都有充分的体现。设计质量和信誉也在提高。

第三,工业设计的队伍壮大前所未有。如今,工业设计类的在校学生全世界第一,从业人员全世界第一,多了不起的变化。我刚当会长的时候,也就是20年前,听介绍说韩国每年有3万个毕业生,羡慕得不得了,但现在我们的数量超过他们十多倍了。在座的可能都是在这40年中毕业的,所以这个变化真大,例子很多,数据惊人。

这里我讲两个小例子。第一个是随我参加这次活动的两位女士,她们都是学工业设计的,一个在国内,一个在美国,据说是美国工业设计学校最好的,但是他们在毕业以后,搞了一阵子不搞了,可能气候不太灵,云彩不下雨,所以他们就干别的去了。这次为什么跟我来呢?是受全国工业设计形势的感染,知道深圳活动在全国有名,所以要来看一看。我觉得她们可能以后还会跟工业设计沾边。再一个小例子就是今天上午得奖的上善公司,前天我为什么去看?我在轻工工作的时候,公司头头是翻译,当然是公务员,前两年决心下海做了工业设计。前天给我介绍,说就是看了我那本《设计创造美好生活》下决心的,这两年的成果不小。她的公司叫开物成务,开物,成务,这两个词据说是《易经》里面的,开物就是解析结构,成务就是再创造,把手工的刺绣、雕漆等传统工艺和现代的消费品需求结合起来,使传统工艺焕发了活力,还体现了设计扶贫。山区里的很多刺绣卖不出来,生活困难,他们把新的办法加进去,把图案推广开,原来一天做一份,现在做三四份,收入增长。产品做得很漂亮,有一个笔记本,上面有一朵传统工艺的鸟头画,送给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他来参加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的时候,他收到以后非常高兴。

这两个例子很小,但是它说明了工业设计有魅力,有吸引人的地方,说明现在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形势有吸引力。从全国来说,从海尔到华为,从针头线脑到大型客机,工业设计渗透到生活、生产中的方方面面,说明40年来工业设计的成绩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一样,成果是辉煌的,是振奋人心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的总结一下,以利于中国工业设计今后10年、40年的发展。



 

这是我对前40年中国工业设计的简单回顾,下面我主要从战略的角度简单讲一些问题,顺便讲一些想法。因为没有怎么梳理,希望给大家议论时有一些启发作用,是真正意义上的抛砖引玉。一共八个问题。

第一,工业设计的定义问题。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是谁,现在干什么,这是很多事情的基本问题,工业设计也一样在不断演变。我们40年,人家一百多年了,工业设计的定义不断与时俱进,国际定义都进行了四五次修改,最新一次是2015年,我们对这个认识也在研究。不研究不行,你不研究对你有很大影响。到底什么叫工业设计?老师教课教出来对工业设计的理念认识都不完全一致。讨论11个部门对工业设计指导意见的时候,争论最长的是定义问题,就这样,到了工信部部长手里,他认为不大明白。争论很长时间怎么办?上午讲话的朱宏任当时就是管这个。我说不要再争论了,尽快把文件发下去,有争论以后再争,现在求同存异,关键是尽快把文件发下去。你知道我的心思是什么?有了总理批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有这11个部门发出的文件,有3个五年规划写上的工业设计,有两次政府工作报告把工业设计写上去,有这么几样东西,工业设计就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们的工业设计就有地位了,有了地位,想干的事情就容易了,就可能从卡拉OK厅去人民大会堂演出了。所以很快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时至今日,我们对工业设计的理解还是要进一步研究。我觉得突出问题,是工业设计与技术设计、工程设计、传统工艺设计的关系。我看一点都不矛盾,只有差异,没有矛盾。我们不要把什么都看成矛盾,矛盾是对立的,差异可以是平行的。我们工业设计和这些设计有差异,但不是有矛盾的,是可以融合发展的,可以互通的。我在上海商飞讲了以后,现在开始起步,工业设计所和大飞机的设计院融合发展的问题,已经小有进展,董事长特别重视这件事。我在很早以前也跟路甬祥副委员长有过对话,他曾是中国科学院院长,非常重视工业设计。我们对话中讲到两个要融合发展,但是如何融合发展是个重要问题,我们要进一步的研究。我总的感觉是,我们的大旗子就是中国设计,我们要举这个大旗,大旗下面可以有小旗子,小旗子上面写什么设计都行,写什么兵团都行,大旗子就是中国设计。这个可不可以呢?我觉得会有共识,特别是会有共同的价值观。在这个前提下,各有特色,融合发展,共同弥补中国设计的短板,共同为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第二,以人为本问题。搞设计也经常讲以人为本,当然是对的,但是什么叫以人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当年也讲以人为本。我们讲以人为本是什么意思?我觉得讲人,作为搞工业设计的来说,不要忘了你的家,小家是中国,大家是地球,我们就在这个屋里头生活、生产、娱乐,它提供给我们资源,保护我们不受外界侵犯。如果有人侵犯了,地球灭亡了,我们去别的星球生活,谈何容易?!所以我们要提倡绿色设计,低碳设计。本月初在广州的从化召开了世界生态设计大会,就是这个意思,联合国也很重视,他们派来了代表,三十多个国家来了代表。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干起来可不容易。再往深里想一想,人的构成是不一样的,除了男人女人的构成以外,形形色色,需求不同,欲望不同,善恶比例也不同。人都有善恶的两面,怎样扬善抑恶?工业设计给什么人服务?怎样服务?工业设计不能搞侵害别人的事、搞危害地球、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东西。

第三,真善美问题。真善美我说过,好多人都说过,我认为真善美是工业设计的最高境界。但是在设计行业来说,比别的行业更显得突出。什么是真善美?真是美,善也是美。如果说真里面包括科学技术的话,我觉得科学技术对我们非常重要,如果说科学技术和工业设计是一对兄弟的话,那它一定是哥哥,全人类特别现在都要有科学精神,很多事情就是缺少科学精神。科学技术如果跟设计配合起来,那绝对是文武双全。美是什么?我认为世界有五种美,第一是自然美,第二是人性人体美,第三是艺术美,第四是科技美,第五是设计美,这里面的五种美最有争论的是科技美,科技是美吗?那是不能只从眼睛体现的美,我想最不受争论的就是设计美,要以设计美综合、提升其他美。我们还要对设计美进行研究。设计美很丰富,不简单,光外形美不行,光东施效颦也不行。人类学家费孝通把“美”的问题与“天下大同”联系起来,是更深的探讨。

第四,中国优势问题。发展中国工业设计的第一个优势,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这就是我们重要的为世界关注的两句话,搞工业设计当然是讲市场,但是政府一定要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当总书记之后,第一个看的企业是顺德广东工业设计城,说明习总书记多重视工业设计。汪洋同志当时是政治局委员,陪他去的。马凯副总理在参加第一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的时候讲了两句话,讲得比我生动,“产业因工业设计而充满活力,生活因工业设计而更加美好”,你们要记住。我们不记住谁记住?

第二个优势,我们有连绵不断的五千年文化底蕴。但时间越长的东西,不是宝贝便是包袱。财富中间有可能有包袱,包括五千年文化,老说传统文化要继承发扬,不对,糟粕部分要剔除,优秀的才要传承,但是什么是糟粕?没有人去搞清楚。中国有一些糟粕文化是保守的,是消极的,甚至是有悖科学的,那样的东西就不要继承发扬,所以书里讲文化,生活里有文化,要对文化有个概念,也要分析。十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有个记者拿话筒对着我,请我讲一讲工业设计的中国元素怎么在产品中体现。那时候许多人说要做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中国特色的工业产品。我对此说法不能说不以为然,是不知所以。我是怎么回答记者的?我说,中国人设计的产品就有中国元素。鲁迅说过,文化是骨髓里面的东西。是不是像DNA一样的东西?所以中国文化的优势怎么发挥是个问题。我觉得你把党中央倡导的24个字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一二,那就本事大了。我们讲创新,讲整体,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科学态度一定要针对中国的老先生叫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先生渗透到各个方面,中国到处都是,所以中央提的匠心精神非常重要。日本松下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让我们看印刷机总装,我问怎么能够保持轴心一条线?松下副厂长说这时候已经无法校正是否在一条线了,在前面就要绝对保证装配的时候在一条线上。飞亚达黄勇峰昨天讲,为什么瑞士手表好,他们精密到看不见的零件都有号码,装配的时候非常紧密,我们现在就做不到,所以我们的表便宜。不过得了IF红点奖的表就卖得贵一点,所以技术不行设计补。

第三个优势,我们有较强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最大的市场。我们的人口最多,你的产品卖出上千件就能够本,外国人说这10亿人口,我到中国来,糊弄一千万人还不容易?我听过这样开玩笑的话,就是中国市场大,你能抓住一部分用户,你就赚了。

我们要高度关注技术进步的成果,关注新材料的成果,关注新工艺的成果。我们不懂,但是要知道。我过去讲过一个产品要想得美、造得好、卖得出、能回收,当时是为了通俗宣传什么是工业设计。为什么加上能回收呢?因为大量产品不能回收,现在垃圾分类都做不到。但是最新消息,苹果开始研究苹果手机怎么样分解,把里面的东西回收,不但是解决污染问题,还增长价值。所以我们搞设计要考虑的问题,真是太多了,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没那么复杂。

第四个优势,就是我们有一支庞大的设计队伍,特别是80后、90后青年人的加入,增加了新的活力。这次朱宏任说来深圳看展览,一年比一年新鲜。参观展览看得奖产品,真是让人高兴和充满期待,我希望这些产品尽快的尽多的走向市场。

第五个问题,设计教育问题。我们都是教育出来的,设计教育是设计创新之本。设计教育40年成果很大,数量发展惊人,十几倍的增长。但是我总觉得设计教育要进一步改革,怎么改革我不知道,我当一个小学生的爷爷,我也觉得小学的教育要改革,但是没用。我认为院校还是可以自主搞点动作的,不一定什么都等教育部批准,尤其是深圳,我们办了设计商学院,这也是创新。我到了设计商学院,见了几十个同学,讲了十分钟,鼓掌鼓了半分钟。我们都要创新,我认为深圳设计商学院办得好,现在都提倡设计、商业、科技结合,好多人过去不同意,现在同意的人占多,不商业化干什么?工业设计现在有了战略地位了,国家已经给我们开辟了从卡拉OK厅到人民大会堂之路。过去商业的路是比较低的,看不起生意人,重生产轻流通。其实流通非常重要,商业非常重要。商学院、开放大学很多新形式,都是有益的探索,改革就要有这种精神。当年我参与企业改革,极力鼓吹地方自己先搞,大气候要适应,小气候可以去创造,小气候创造好了,大气候就会改变,我们就会到这里来取经,开现场会,发文件,在全国推广,这就是改革的贡献,人民群众的贡献。设计教育改革不可以这样做吗?我希望深圳在这些问题的改革上也要走在前面。   

第六个问题,“政产学研商金”合力的问题。当年有些人不理解最后两个字,政当然理解,后面的一个商和金不理解,现在商理解了,金融的作用还不够。据说现在社会资本不少,范冰冰被罚8个亿不少,一下子就拿出来了,投在工业设计多好。所以不要怕风险,不要怕没有回报。

第七个问题,设计发展的布局问题。任克雷在华侨城工作有发展布局的眼光。搞设计工作不是搞计划经济,也不是搞一个企业,讲什么布局呢?我觉得我们搞协会工作的人,也要学习了解这个眼光。中国很大,世界更大,中国有东部和西部的差别,有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在全球来说有中国和外国的差别,现在立足中国,眼看全球化,我们要考虑这个差别问题。有差别就存在发展的空间。怎么样让好的东西往适当的地方流,把别人的优势怎么样引进来,把自己的优势发对地方,到弱势的地方去。一带一路不是这样吗?城乡差别是我最关注的问题,搞设计下乡,搞设计扶贫,我非常赞成。农民工对我们的贡献之大众所周知,回顾40年改革开放的时候,凤阳县那十几人的手印想起来都可怜,为了种庄稼给自己吃,还交给国家,还背着干,还跟犯罪似的。所以城乡差别要减小,设计如果在其中贡献一份力量的话,会永垂设计史,永垂中华发展史。这是中国最大的差别,几千年的差别,因为我是农村出来的,这方面想的多,这不是设计师一帮人的力量能解决的,但是我们弘扬真善美,这起码算是一个慈善事情,又跟设计美结合起来,多好。

第八个问题,协会第三只手的问题。政府是有形的手,市场是什么?是无形的手。一个是有形的手,一个是无形的手。我认为协会中介组织是第三只手,有形中见无形,无形中见有形。这第三只手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绝不是没有作为的,我参加过企业改革,企业改革就要研究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很多职能要转给第三只手,但是很多不转,最后消亡了,消亡就带来很多问题。我在轻工综合管过56个协会学会,我到日本就此考察了将近一个月,了解一些情况。



 

就讲这八个问题,所谓的战略问题,实际上不止这些。下面讲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主要是针对设计师和设计公司的。当然八个问题与四个问题有关系。我这里讲的是从我个人的角度给设计师和设计公司提醒的四个问题。

第一,问题和需求的导向要和大小目标的实现结合。设计讲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但是不要忘了大目标,大目标是什么?美好生活,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健康生活。这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目标。所以在历史性的进程当中,会有很多困难,有很多问题,我们要敢于迎接挑战,要提出解决方案,甚至可以去创新需求,把潜在需求变成市场。一个公司有目标,一个设计师也会有目标,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仰望星空的人,但更不能没有脚踏实地的人,最好这两个人是一个人或者一半一半,我们作为设计师,眼光要大一点,但是要脚踏实地来解决问题。

第二,综合素质与T型人才的问题。我们都讲要提高综合素质,需要复合型人才。我想到T型人才,这一横就是知识广博,竖代表有深度,而竖有多长、横有多长是你个人的问题,但是要有一个T型比较好。走向市场问题,一定要下点工夫。下点什么工夫?我不知道今天得奖的产品是否上市,如果每次展览以后,一年之内,有10%~30%走向市场变成商品,我觉得就是好样的。我希望刘振搞指数统计分析时也有转化率这样的统计。

第三,要把独立思考和协同创新结合。一个设计师不可能完成很多任务,但是每个设计师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然团队搞头脑风暴都搞不起来,你头脑也不想,其他人也不想,就等着开会互相刺激,那不行。我们缺乏独立思考精神这是由来已久的,我希望我们在工业设计这一块成长一大批敢于、善于独立思考的人。还希望针对设计公司小弱散,通过某种模式搞协同创新,解决大一点问题。

第四,读书学习与综合集成。设计创新重要方法是综合、集成、融合、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多读一些书,并且终身学习。要发挥网络作用,但应避免知识碎片化。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增强想象力,保持好奇心,迸发新灵感。要注意学习成功案例的过程,别看人家的公司现在创造得那么好,直接学现在肯定不够,还必须了解是怎么到现在这个过程。钱学森是我崇拜的伟大的科学家,他晚年研究系统科学,我极为赞赏,也认真学习,可惜未学完。但是我希望大家要学习系统科学等哲学思想,要有系统的思想来搞工业设计。中国系统科学协会的年会把我叫去旁听,旁听两次,第三次让我发言,我讲了“系统哲学和工业设计”,赢得的掌声比他们的专家都多,因为我讲的都是工业设计的例子,他们听了觉得用处实在。

以上我讲了大小12个问题,这次只是点点题目,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能够在完成一次任务、一个产品的时候能够小结一次,一年小结一次,不断提高自己团队和本人的设计创新能力。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的甚至是比较大的挑战,存在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是正是在这个时机中,经济发展的转型之际,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设计创新。我们要珍惜这个时机,把握这个发展设计创新的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抖擞精神,有所作为,不负众望,把中国设计的水平再上一层楼,尽快由大变强。

最后讲一个具体的希望: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的深圳市,能够在新的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尽快率先在全国把第一个设计大市建成中国第一个设计强市。

谢谢大家!


 

更多关于的新闻

最新文章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