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朱锷:设计为了让人更好地生活

 2010-07-28 10:04:06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朱锷:1968年出生于杭州,平面设计师。1990年赴日,1998年在东京、2001年在北京成立朱锷设计事务所至今。2010年起出任“E dge”m ook主编。曾策划“日本设计巨匠田中一光的设计世界展”、“M U JI无印良品2008中国特展”等展览,译著出版过《设计中的设计》、《负建筑》、《设计的觉醒》、《十宅论》、《消解设计的界限》等书。

 

 

  朱锷有两个书房,一个在工作室,一个在家,各有不同功能。工作室的书房一面墙都是到天花板的书架,放着各种与设计相关的工具书、杂志,也有他自己读的、设计的书。临窗的日式榻榻米上,摆着前段时间他从景德镇淘回来的各式宝贝———笔管长短不一的毛笔,地方茶馆的铁皮大茶壶,各色青花小碗,还有当地用藤条做的衣架……书房里头从元代到明清的生活用具,都镌刻着不同时代生活的印迹。朱锷说,好的设计师必先是明眼达人。在他的书房,明眼的人的确能发现不少“宝贝”。

  书要“能看、能闻、能触摸”

  朱锷书看得很杂,除了经管类的书不看,人文社科类的书都看,但是很少有从头看到尾的。他觉得一个作者可能穷其一生很完整地阐述一圈,首尾相连,有时候这也像是一个甜蜜的陷阱,可能会让你掉进去,这一点上他会格外地警惕。因此看书会从对自己专业的判断有没有帮助出发。“书和设计一样,都是信息传达的手段。”

  书架上有很多“裸书”———没有封面的书。书买回来后封面设计感觉不好,偏巧内容很好,只好把封面撕了。做设计的人,对设计的感觉对不对、好不好特别敏感。在他看来,好的设计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妨碍阅读,“但是设计其实有时候挺讨厌,老是会跳出来。”朱锷自己封面设计的原则是,尽量做减法,最好什么都不做却能给人不错的感觉。换句话说,好设计即是无设计。

  朱锷买书坚持去书店。网络的确非常方便,但是没有“质感”。“网络太功利了,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与物之间的距离缩短了,缩短了就没有趣味了。”而一本书对他来说并不意味着仅是获取一点信息,更多的是整个感受:能看、能闻、能触摸。去一趟书店可能要下一番决心,但会让人有心情——— 去找书,去翻书,都会调动很多感觉。朱锷开玩笑说:“你在网络上也会找,但是只和视觉发生关系,那种状态很像意淫,不好玩。”

  朱锷淘很多旧书,在寻常书摊上淘,也在潘家园、八宝山旧书市场淘。不过他说,现在卖书的人也越来越精了,“他可能不知道书的具体价值,但一看出版的年代,就会喊高价,没以前有意思。”朱锷曾经用很便宜的价钱淘到过一本民国石刻的红批影印本《营造法式》,拿起来一看很激动,一问,不过五块钱。

  朱锷最喜欢的不是书,是老杂志。因为杂志里面往往携带着大量的时代信息和时代氛围。他的书架上中外杂志成套收集的很多,工作室里放着一整套的日本《樱花》杂志,是日本民间工艺的杂志。他对杂志的兴趣也会变,一个时期对家具感兴趣,过段时间又对旧上海明星感兴趣。“明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欲望,最浮华的欲望。为什么一个人会成为明星,因为她把大家的欲望变成了物质化的现实,却又不是所有人轻易能达到的,所以就成了偶像。”而很多旧杂志现在也有些骨灰级的收藏者,有的杂志现在价格已经飙得很高。譬如有一次朱锷看到一套复刻的《良友》杂志,三万多块钱,他看成了三千多,正准备买,卖家说你少看了一个零!

  设计一无所是,生活才是一切

  在外人看来,朱锷的身份非常多元,平面设计师、策展人、出版人,最近还开始忙起室内设计。但在朱锷自己看,所有的设计面对着同一个问题:如何把信息清理得干净完整交给甲方,区别只是在于落地的载体和形式不一样。之前,他去了一趟景德镇,颇觉遗憾:真正具有民间精神的东西留下来太少了。朱锷称之为一种“在野地里的精神”,就是生活里的细节怎样在技艺中体现出来。“我们这次去看,年轻人也画青花,怎么画都有。老青花的勾勒你看着乱乎乎的,但实际上不是。”朱锷说景德镇的老青花图案都是很清晰的刀和茶叶,和当地的生活密不可分,更早之前茶叶是景德镇重要的产业,刀更是生活中离不开的,刀和茶叶象征着当地生活的重要元素,在陶器上很清晰就能体现出来。现在的孩子不管这些,想到什么画什么。

  但同为亚洲国家,日本和我们却不一样。1990年,朱锷去日本留学,呆了十七年。作为设计师,他对日本文化最大的感触是,日本尽管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但自己的文化没断过,“日本对西方的吸收是把人家的东西拿过来,放进自己的容器里,容器一直是他们自己的;我们不是,有一段时间,容器都不是自己的。”

  在日本,他在田中一光设计事务所工作了三年。田中一光是日本卓越的平面设计师。通过朱锷,田中一光的书籍、作品近年来逐渐为中国读者关注。朱锷称田中一光时代是日本设计的“英雄时代”,那时候的日本设计给人的是力量——— 视觉的力量、对社会冲击的力量。但是那种力量感在现在的设计师身上已经不容易找到了。朱锷说,田中一光对他的意义在于给了他一个标准,“让你明白,这个标准以下是不好的,标准以上才是你应该去看、去学习、去思考的东西。”越好的老师标杆越高,同时也越清晰。

  在朱锷的博客上,最醒目的地方有一句话“D esignisnothing,lifeisevery-thing”,大意是,设计一无所是,生活才是一切。但朱锷说这句话放到年轻时候,很难理解,以前觉得设计就是一切。但这么多年所行渐远,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不停地观察,慢慢觉悟出:设计不是艺术,是为生活服务的手段,是为了让你更好地生活。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