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继承《包豪斯》的精神而不是“风格”

 2019-07-19 11:11:08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7月7日,第三届中国家居制造大会,围绕“融合·突破·并进”的主题,在东莞厚街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召开。多位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从人工智能、物联技术、现代设计等角度,探究在内外部多变局势下,为中国家居制造业的生存与发展把脉,为产业整体的转型升级理清思路、提供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就“继承《包豪斯》的精神而不是‘风格’”的主题分享实录。
 
演讲 | 柳冠中

 

工业革命与包豪斯
 
企业在不断转型升级,扩充产能、提升效率而制造出大量产品,却不一定卖得出去。老百姓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这也是必须思考的问题。今年是包豪斯100周年,但它仍然流行;可现在大家看得见的都是风格、产品,都是“实”的东西,但深究根源是什么?未来又是什么?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我们讨论家居行业未来的发展时,难道仅仅是制造设备的转型与升级吗?像是流行至今的包豪斯,最核心的不是为后代创造了大批量的设计风格和产品,而应透过现象实体看到本质精神。

 

包豪斯的精神,是为大众;其创始人格罗佩斯,也是“现代设计先驱”,他提出的思想是基于德意志制造联盟这片土壤,继而出现了世界横向联盟以及我们现在所说的“品牌”。“为大众服务”,应是企业和社会追求的信念,否则将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而落实到中国,“中国方案”也应着眼于用户的长期使用,而非消费者的短期购买,将设计思维与用户关怀相结合,不能将企业的服务止步于消费行为的完成,而应该理解:用户可能要使用这件商品长达10年之久。可以说,“消费者”是相对于制造加工的概念,而“用户”才是相对于未来服务经济发展的概念。
谈及“服务”、“体验”,发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就去埋怨、甚至骂娘,说是设计的问题。但实际上,可能更多是造型的问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国内工业设计发展至今,并未真正理解设计的含义、艺术和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设计与造型的区别。因而,会将功能与形式区别对待,会以为跨界就是满足真正的需求,而对未来家居的形态毫无准备。


 

所以,无论是企业家或是行业学者、媒体从业者都必须清醒,将制造系统、需求研究、创新模式、专业素养进行再格式化。创新不是换造型、换材料、换花纹,也不是将最先进的技术引进到家居环境,而应该去理解“家”的真正存在价值——家庭成员在其中不是各自为营而应是聚在一起的,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形态。
 

所以,在国内家居领域的定位应是“相夫教子、天伦之乐”,这也才算得上是“中国方案”。然而很多企业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还是跟着西方技术再走。但历史规律也昭示:工业革命的“大生产”是基于系统标准、以分工合作的方式为大众服务,提供实用经济产品和服务,是完全区别于手工业作坊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大生产”的方式,也带来了“设计”——能制造、能流通、能使用、能回收,这也带来了“四品”——产品、商品、用品和废品。而国内的企业目前仍处于“设计=美工”、“设计=工程师的算法”的阶段,然而设计还是要从服务出发,为满足人民大众美好生活的愿望。
 
 

为此,可以参看下“德国制造”。德国一开始也是模仿,利用便宜的劳动力来生产,其受到压制后,抓住了标准的打造, 而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德国制造标准”虎行天下,抓住了标准这一非实体的层面,这也是国内企业家要关注的问题。未来生产标准的制定,才是今后核心竞争力的最根本保证。包豪斯就是德意志制造联盟所奠定的工业设计观念与机制的产物,当年德国官员考察英国工业革命现状后展开大辩论后,组织了一个跨行业的横向机构平台,以推进工业设计理念的全方位渗透。

 

而工业设计中最终的能力在于,协调各个利益集团的整体思考能力,而非从造型、色彩、质地的思考,因而在做工业设计时必须要跳出来,正确认识到思想理论、方法程序、技术及工艺设计。例如,常说的科技是生产力,科技可以造福人类但也会毁灭人类,像是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无人商店等,但人的主体性在技术中是缺失的。而设计是以人为本的,是一种可以制衡科技的思想。人在享受、也会去霸占,但最终还是要和自然和谐共存。
 

“中国方案”的打造
 
 

由此,回归到“中国方案”的制定。中国情况复杂,幅员辽阔、民族多样,发展极其不平衡,因而未来面临的消费需求也是多元的,不能一味追求高端,也不能盲目复古。归根结底,要理解“节制欲望敬畏天”的内涵,这构成了我们中国未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因而,中国设计还是要解决中国的问题,但改革开放30年来,凡是引进的基本都停留在引进水平上、凡是不能引进的反而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这说明中国人不笨,但一旦引进了已有技术,有了“拐棍”后思想就懒了、不动脑子了。

 

可见,国人还是要在观念上、价值观上革新,不能把自己的脑子束缚住了。但在家居行业还局限于一个误区,例如家具一定是木制的等。如果家居企业能明白功能性的真实意义、理解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不能只看到“炫酷、流行、爆款、奢华”的表面设计,这恰恰不是设计,这只是商业,为了挣钱而已。但设计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是用噱头吸引眼球。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制”是引进标准、流程、工艺,而“造”才是自己的。
 

但现在“中国制造”是大而不强,就是因为现在还停留在“制”的阶段,未来发展要关注用户的需要。同时,在打造“品牌”时,企业现在都是在做“牌”而非“品”,品质信誉才是核心,而非单纯的品牌效益如把5块钱的东西占了品牌效益的优势卖了50块钱。钱是多赚了,但方向错了。面对纷纷攘攘的局势,企业家更应冷静清晰地观察,不能唯利是图。真正强大的标志在于,中国企业的产品可以被国外实验室用于研究。
 
细化到家居行业,无数人都在做“家居”,但真正研究过“家”却屈指可数,大多在做“居”如工艺、结构、材料、装饰灯,这是很奇怪的。

 

 “家”听起来很虚,却恰恰是立国之本。而“家”真正需要的要考虑长远利益,将对产品经济的基础研究和未来市场的需求相结合。
 
 
 
再者,家居是一个服务产业链,企业不要单纯追求自体的“大而全”,这反而会导致内部互相绞杀,而要关注到产业链创新、实现高端综合设计服务的转变。“工业设计产业”的概念,应该是用户选择,不是生产选择;是定义需求、引领消费、创造市场。将知识转化为资本,要以服务经济、改造产品经济。

 

因此,中国的未来在于,创造未曾有过的生产方式,走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发展之方案。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艺术与技术的合作,它与商业、科技是有差距的,也需要与商业、科技博弈。这不光是设计的表象,还有它的思想要在企业战略中体现出来。“设计”有两种性质,作为名词,是指这种活动的产物,在特定的外因下做事的工具或对象、结果;作为动词,是指人类的一种活动,为达到抽象目的而在特定的外因限制下做事。例如,家居企业设计出一个休息载体,这不是沙发也不是椅子等已有的形态,那就是民族的骄傲,便是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家居大国的象征。

 

而设计最强调的是研究外因,“优胜劣汰、师法造化”,设计的目标是抵御、保护、隔绝、纪念,也是私密、象征、依靠、庇护、温暖、生活气息。适应外部因素,即适应我们生存所依赖的环境,也是人类的需求所在。为此,真正深层次的东西还没在中国的设计中体现出来,像是《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反而都在跟着外国人走。
 

设计是一种适应性的选择,理解外因与气候、地理、物理、条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设计的逻辑所在,而目前的设计过程当中更多讲的都是设计逻辑、商业逻辑。“眼界决定宽度、格局决定高度、观念决定未来”,就家居产业来说,眼界指的是家居、格局指的是制造,可见家居制造的未来在于设计观念的改变。企业要拨开市场逐利的迷雾,把中国的需求问题研究透了,把中国哲学智慧融入企业选择的道路中。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性,条条大路通罗马,才是中国的哲学。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这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需要明白的道理,就如:你说你知道庐山,那只是井底之蛙;只有去过泰山或其他山岳才有资格说你知道庐山。这样的话,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好,谢谢大家!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