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解读 | AION S,一次没有标准答案的探索历程——第一部分

AION S以独特的设计,创造属于电动车的价值和魅力。横贯车头的金属饰条搭配“T字型”前灯,塑造出极具辨识度的“穿云箭”眉眼组合。

AION S的尾部动感矫健,“数字火焰”式尾灯,以数字化审美,取代喧闹的声浪,强化科技风的感染力。


当AION S以实车形式完整呈现时,“穿云箭”、“鲸空间”等这些被赋予电动车的元素,显得那样理所应当、严丝合缝。
今天,我们就从两个关键问题入手,带你01
因此,设计团队所面临的不只是在“繁”与“简”之间的抉择或调和,而是走出第三条道路,去创造电动化时代的前脸标识性元素。




设计该如何突破纯粹美学的表达?



从整体上看,设计推进的过程有条不紊、章法清晰。而事实上,单独就这个方案的由来而言,可谓是充满了戏剧性。




早在AION S设计初期,设计师就与空气动力学团队、人机布置团队一起,探讨风阻、空间和美学三者之间的结合关系,孕育超低风阻的座舱雏形。

当方案逐步成型后,根据大量的仿真模拟和风动实验结果,不断优化方案。此时,众多风阻、空间与美学间的矛盾点,将会被凸显。
例如,设计团队希望AION S尾部转角能圆润顺畅的过渡,而空气动力团队,则坚持尾部的转角更为锐利。

力学团队的风洞试验和仿真模拟结果,设计团队反复对设计方案进行迭代。最终的尾部方案,在优异气动性和极致形态美学间取得完美平衡。


S所运用的第二代纯电专属平台,通过紧凑的前后悬的长度、更长的轴距和延展的座舱轮廓,<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color:="" rgb(74,="" 74,="" 74);="" font-size:="" 14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实现了机舱空间最小化和乘员舱空间最大化设计。

这使AION S无论是在主观感受还是在客观数据上,都超越用户期待,带来越级的空间体验。
人机共生美学
经历过往概念车的探索,以及在AION S上的试炼,我们认为在未来技术条件下,应始终把科技视为提升汽车智慧的手段,让设计成为人车情感交融的介质。这种用设计,将技术与用户的需求,融合体现的新美学理念,我们称之为“人机共生美学”。
更多关于的新闻
- 蛟龙号总设计师:中国正在研制110...2019-08-21
- 2020年清远市“市长杯”工业设计...2020-04-24
- 第十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 ...2020-06-29
- 动态 | 设计引领,智能制造—2...2018-09-21
- 2020中国设计红星奖全球征集启动2020-04-02
最新文章
- 【聚焦佛照杯】探索“光+”未来...2024-12-10
- 探索“光+”未来式——首届“佛...2025-01-13
- 【佛照杯动态】首届“佛照杯”工...2024-12-10
- 征集公告丨2024年江门“市长杯”...2024-07-31
- 征集延期至7月31日,“阳江刀剪...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