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工业设计与结构设计的边界

 2019-05-13 13:44:44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工业设计该不该做结构?

结构设计师是干什么的?

工业设计师对于结构需要懂到什么程度?

两者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工业设计师和结构设计师怎么配合?

 

这可能是很多同学的疑问。有的同学因为观点不同,还在群里争论起来。

 

这次我来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之前文章《战争废墟中走出的工业设计》中提到了现代工业设计的诞生和发展。

 

很显然,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结构设计是先存在的,工业设计是后产生的。从二战开始前希特勒带领的德国复兴计划开始,产生了大量的工程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构工程师。无论是战前,战时和战后,这个群体都有力地带动着工业生产的发展。

 

尤其战后经济恢复的十年中,工业产品开始普及。战后欧洲第一批生育高峰的孩子长大了,带来了大部分国家大学扩招。工程和设计专业开始在高等教育中出现。那个时候,工业设计和结构设计并没有分离成两个专业。

 

在抖音上看到过一个老外修复1950年前德国生产的一个重型电镐的视频。拆解,清洗,重新组装。在当时的欧洲,产品是不需要什么设计的,甚至不需要品牌。因为这种重型电镐几乎只有德国可以制造。

 

工业设计是伴随着品牌一起出现的,而品牌的出现则意味着同类产品在同一市场发生竞争。而市场竞争的出现,是由于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所以像设计改变了生活这样的广告词也只是现在才有的。

 

在我小时候,吉普车(JEEP)就是越野车的意思,而桑塔纳(Santana)就是小轿车的意思。在不开放的市场,品牌名称也就沦为名词而已。更不要说工业设计有什么价值了。

 

但那个时候,却是工程师最炙手可热的时候。初中时,姐夫还告诉我以后一定要学机械设计专业。

 

而品牌的发展也是随着改革开放才开始的,除了洋品牌进入中国之外,国内也出现了品牌意识,像太阳神,亚细亚,健力宝等等。

 

伴随着日本工业的崛起,日本的品牌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是汽车品牌。之后各种海外品牌相继出现,于是买什么牌子的产品开始变成人们的聊资。

 

工业设计专业,搭上了高校扩招的班车,在各省的理工大学基本都有开设,但这个专业被人们广泛认识,可能是因为发布会的流行。

 

国内工业设计服务则在中国加入WTO后开始快速发展。国内实体企业从仿制,抄袭起家,到实现自主生产,都是结构工程师在打天下。

 

不过,一旦展开全面的市场竞争,需要建立品牌和自主设计,工业设计这个新角色才出现在了舞台上,一下子站到了结构设计的身边。

 

结构设计这位老戏骨,看了看旁边这位高调的小鲜肉,露出了嫌弃的表情。心想,你是哪根葱啊?

 

我们还是拿外科整形手术来比喻工业设计,也就是现在流行的整容。

 

在整容流行之前,外科整形专业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用于治疗修复面部受伤破损的病人。但是从来没有运用在把正常人的脸部雕塑得更好看这种需求上。



但现在需求产生了,于是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专业,在手术室里,经验丰富的主刀医生和麻醉师在等待另一个人的参与,他就是整容师。科班出身,学过美学,会建模渲染,通过渲染图让客户相信自己可以变的很美。

 

看过了整容师展示的电脑模拟效果后,客户被说动了,支付了手术费用。现在客户就躺在手术台上,麻醉已经开始起作用,主刀医生已经用手术刀在客户口腔内侧下颌骨边切开了一条长长的口子,并用金属器械撑开皮肤组织,露出下颌骨,咬合肌和周围的血管神经。

 

整容师走进手术室,主刀医生指指那客户的骨头,问他:“你觉得该怎么切好看?” 

 

你说整容师这时候压力大不大?

 

如果我说这样......这样切。主刀医生说,不行的,这样客户活不下来!那我直接语塞啦,还敢说什么呢?我不知道怎么保证客户活着走出手术室,但是主刀医生他可以。那我这个整容师有什么价值呢?怎么会有人要我呢?

 

刚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我有一次和老板去苏州出差。饭桌上,苏州客户就聊起了工业设计。

 

叫什么工业设计?听都没听说过。一帮高校瞎搞的专业,不行的。

 

说这话的是位老工程师。他不知道我就是这专业毕业的。场面真是尴尬。

 

我第一次遇到的主刀医生就是大三实习的时候的老板老顾。实习就是接近结构工程师的机会,学校里学的什么完全不重要,跟着主刀医生,看他完成手术,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两个角色的关系。

 

主刀医生能不能单独把客户的脸变好看呢?能是能,只是有极限。

 

比如下颌骨切除,鼻子垫高,眼睛开大,都是有固定套餐的。随着技术的成熟,很多长相中等偏上的女生都可以拥有更好的外貌。

 

但缺点就是整完的脸长得都差不多。这样本来中等偏上的女生整完之后,比原来好看了,但长相依然是中等偏上,因为别人都整了。

 

如果可以有雕塑美学功底的专业人员整容师的加入,那么结果就可能不一样。他们可以根据每个客户的原有形象基础做出更适合的形态提升。

 

理想状态确实如此,但是......两个人怎么合作?谁听谁的呢?

 

可以想象两人很容易起冲突。

 

整容师自带优越感,我是搞艺术的,你不过是个拿刀的,现在得听我的。

 

主导医生当然不甘示弱,说,要不你来手术?客户醒不过来,你担责任。

 

但在真实工作中,大量的产品实现都是两方合作的成果。那双方一定是有办法协同合作并且高质量完成任务的。

 

那怎么样做到的呢?这就不是谁听谁的问题。

 

通过手术的类比,你可以想象,谁听谁的都不行。两人相互之间必须有知识的重叠又有技能的区别。

 

整容师必须知道,主刀医生是怎么工作的,手术方法,手术风险,操作过程等等内容。也就是工业设计师必须了解结构工程师的那些专业知识。

 

这里要明确一下什么是知识,就是那些你知道了后告诉我,我也能知道的内容和信息。比如生产工艺,成本,组装方式等等。

 

这些知识知道的多了,会不会让整容师能够代替主刀医生?不会的。因为整容师仅仅需要主刀医生的知识,但并不需要具备主刀医生的技能。

 

那什么是技能呢?它和知识有什么不同呢?

 

技能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操作积累出来的能力。技能的获得,需要每个人自己花费时间。你能做到的技能,告诉我再多诀窍也没用,我没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永远做不到。

 

所以,即使整容医生了解主刀医生的大多数专业知识,他也不必代替主刀医生拿起手术刀。两者的边界主要在技能,而不在于知识,知识反而不需要边界。

 

所以,对于解剖知识,整容医生知道的越多越好。而对于开刀技能,整容医生如果要去学习,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

 

同理,工业设计师,对于工业生产,加工工艺,材料选择,组装配合等等知识,知道的越多越好。但不需要亲自操作工程建模软件,去完成壁厚,拔模斜度,加强筋,定位孔等等内容的建模工作,更不会参与到模具设计的工作。

 

那么在这个边界条件下,我们对工业设计的知识组成就会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工业设计的专业性大致可以分为三块。

 

工业设计的知识:包括美学,雕塑,色彩,视觉动力,设计心理学等理论内容。

 

工业设计的技能:手绘,建模,渲染,PS修图,版面等等。(需要花大量时间练习提高的)

 

第三个就是结构工程师的知识部分。

 

那反过来也一样。一个优秀的结构工程师,在自己专业领域内相当出色,具备了结构工程师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有余力,还可以学习工业设计的知识,但不是工业设计的技能。

 

我知道你的专业知识,你也知道我的专业知识,但我们都不掌握对方的熟练操作。这样的话,两方配合协作的效率是最高的。在沟通上会非常畅通,因为我们知道对方的专业语言和含义,甚至听得懂对方的黑话。

 

作为工业设计的学生,你可以照着这个专业组成去学习。那结构工程师的知识部分怎么学?可以参考公众号里的其他文章。

 

不过这毕竟是理想状态,在充分分工的情况下,才会有明确定义的边界。而现实中并不是完全如此。

 

工业设计从产生,到分工明确,到专业化不断提高,是一个良性的发展。这都建立在市场繁荣,竞争充分,贸易发达的前提下。

 

但如果这些大环境发生倒退,那么工业设计的分工明确和专业化也会倒退。

 

所以我们会看到,整容医生开始拿起手术刀,踏入了主刀医生的技能范畴。可能因为是小手术,就把请主刀医生的钱省了。也有的,就不麻烦整容师的参与了。主刀医生也能大概地琢磨一下造型,搭配一下色彩。

 

工业设计师有时也需要做一个带拔模斜度的壁厚。结构工程师,也需要零时搞几张渲染。所以两者的边界在实际中并不像理论上那么明确。

 

所以大家不必为此争吵,首先我们要知道两者的理论边界,然后也要知道实际边界和理论边界的差距。

 

关于那些实际工作中,我遇到的事。

 

老顾提到过一个工业设计老师,给他们画了一个效果图,那个效果图堪称行云流水,美轮美奂。老顾斗胆问了一句,这个怎么安装,螺丝在什么位置?老师不快,说道,这些交给结构工程师去做吧。工业设计就是关于感觉的。

 

这个事情发生的比较早了。不过即使今天也能遇到一些不知道工业设计是什么的工业设计老师。他们如同那些从美术学校毕业就直接去指挥手术的人,当然那些都是概念手术而已。用上面的比方来说,他们是只有工业设计知识和技能,而没有结构工程师知识的人。有这样特征的,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在校生。在社会上找不到这样的设计师,因为无法存活。

 


 

曾经一次求职,我向上海的一个老牌设计公司投了求职简历。面试我的是老板本人,是个老头。他问起我使用什么软件,我说我只会Rhino,他就说他们需要用Proe,我去的话还得学软件。我一听,立马当面拒绝,我说不考虑了。奇怪的是,几天后老头的助理又打电话给我,让我考虑考虑。我纳闷,他们真的很难招到人吗?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设计公司要求使用工程类软件。我想应该是打算让整容师都拿起手术刀的一种做法。他们也有主刀医生(结构工程师),但是这样可以用一个主刀医生同时监管多台手术。因为整容医生自己可以动刀,只需要一个主刀医生在关键部分把关。这说明设计公司在极力削减人力成本,也就说明他们的利润在缩水。

 

如果能实现这样的组合,当然很好。但是问题在于,会拿手术刀的整容医生是非常少的。如果选用会手术的整容医生,必然他在自己的专业上能力不强。这样就等于牺牲了整容手术的质量,转而维持整容手术的数量。这样走下坡路的设计公司,我自然不会选择。

 

如果一个工业设计师,精通工程类软件,那么他的造型能力一定不强,或者他已经是个结构工程师了。

 

如果一个工业设计师,同时会很多软件,那么他的专业水平一定不行,因为他花费了太多时间在学习各种软件上。

 

如果一个工业设计师,非常精通建模和渲染,什么A面,什么连续,什么最简曲面,那么他的专业水平一定不好,他很可能就是个建模师。

 

以上没有贬低别人能力的意思,每个人都应该去增强自己热爱和擅长的方面。成为什么师并不重要,只要做的够好都是大师。只是为了说明,在招人的时候,这些因素能反映出这个人是不是你需要的。

 

而我在求职中,基本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工业设计专业方向的人,而不是偏向结构,偏向软件,或者偏向建模的人。

 

但是工作很多时候是需要自己妥协的,在美国公司的时候,我们没有直接配合的结构工程师,公司的结构工程师都是服务于产品生产的。

 

而工业设计工作的完成又需要达到功能模型的程度。这好比公司没有主刀医生来配合整容师。整容师需要自己拿刀在尸体上进行操作,来大致演示手术的可行性。

 

我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渲染图,还需要发给模型厂可以制作的三维数据,并组装内部元器件,完成可以使用的功能模型。整个过程中没有结构工程师介入。比如下面这台手持设备的设计。









这种工作一开始尝试是很有挑战的,但习惯之后就好了,因为这还是内部结构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修改外形的工作而已。

 

更难的是,从头研发新产品,而内部结构还处于不确定的状态,需要自己先摸索一下。好比一台主刀医生也没做过的手术,让整容师自己先试试。例如下面的手机外置设备和船只自动驾驶系统。









这里会让人产生疑问了,边界呢?这不是完全没有边界了好吗?

 

不是的,我这里的工作只不过是在模拟,最大程度上确保可行性,也就是在尸体上动刀子。真正的手术,还得结构工程师操刀。结构工程师如果发现我的模拟操作不可行,则会提出修改意见,并停下来等我更新模拟细节后,他们再继续。这样合作,是因为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



这好比双方在异地同时进行两台一样的手术。我面对的是假人手术,他们做的是真人手术。在这期间,双方不断的邮件或电话沟通,以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同步。只不过这是一个长达一年的缓慢过程。

 

有的项目,因为工业设计师的模拟工作比较详细,前期介入比较充分,所以展现出来的结果,很容易让人以为一切都已经搞定了。比如下面的这个四轮车的设计。









即使看上去很复杂,这依然是一个被毙掉的草图方案。是一个错误的手术模拟方案。

 

但是充分的模拟是建立在对于结构工程师知识部分尽可能多的了解之上。其目的不是为了代替结构工程师完成工作,而只是为了双方拥有更多的知识重叠区域,为了尽可能的顺畅沟通。

 

所以工业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应该如何的协同合作?

 

在互相尊重对方娴熟技能的基础上,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多的共享两个专业的知识范围。

 

最后,还要说一个工业设计师掌握了结构工程师知识的好处。那就是你可以判断一个结构工程师的靠谱程度。

 

主刀医生的个体水平差距还是很大的。而且不是用工作年限可以衡量的。有时候,厉害的整容师的设计方案,需要厉害的主刀医生才能实现。所以知识范围的重叠,还有助于双方互相进行能力上的判断。

 

不过怎么判断一个人靠谱,不是一个专业内的问题,是几乎所有领域都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与我们的主题无关,这里就不展开了。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