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转型创新 破解佛山人才结构困局

 2011-01-27 10:37:19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佛山人才增速将高于GDP增速,4年后人才数量将达130万人

 

  日前召开的佛山市人才工作会议拿出一系列引才留才新政,打响“十二五”人才争夺战的第一炮。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佛山人才增速将高于GDP增速,4年后人才数量将达130万人,将搭建起人才“金字塔”结构。

  “十二五”提出,佛山要打造广东先进制造第一城、建设幸福佛山,历经两次战略转型。此时,佛山意识到自身在人才争夺战中的短板,在争夺人才的战略意识和工作力度明显不足。佛山要拿出气魄和本钱,对人才有实质性的推进和重大措施。那么,佛山人才结构困局该如何破解?

 

通过工业设计这一新的切入点,北滘铺设了一个人才引进的平台。

 

 

  靠脑袋发财佛山人才需求亟待转型

  小个头,相貌憨实,卢平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从广西梧州来到佛山打工的。十多年光景,他从一位初中学历的农村青年一路打拼,现在已经是广东雅洁五金公司抛光车间主任,手下管理200多位员工。在刻苦学技术的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读高中、参加成人高考、读夜校,转型为一名合格的中层管理者。

  30多年改革开放,佛山呈现出的市场化公平、平等的竞争机会,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像卢平这样的外来工,来来往往追寻着各自色彩斑斓的“广东梦”。通往个体梦想的打拼和努力汇聚起来,30年间,佛山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从内源型经济到内外源型经济的两次战略转型。

  与转型过程相随的是,佛山人才队伍结构实现了两次转型优化。改革开放初期,佛山创造了“星期六工程师”的人才使用模式,借助广州工程师的智慧和力量,“洗脚上田”的农民开始发展工业,促进了佛山现代工业的腾飞。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佛山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多种渠道“请进来”、“派出去”大规模培训外向型经济人才,建立起一支善于与国际市场打交道的外向型人才队伍,实现了从内到外、从内源型经济到内外源型经济双轨发展的转变。

  “事实上,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和区域的竞争力更多的是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也就是掌握资本流、技术流、信息流和物流的能力,最高的表现则是掌握制度走向、体制变革和政治文化、社会话语的权力。”在对珠三角区域竞争力的研究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秀山尤其关注佛山转型发展中的人才问题。

  他直言,佛山经济历经两次战略转型,但产业总体建立在实体经济的范围内。“搞实体经济,珠三角有一批企业家、有一批市场人才堪当改革大任。但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以高智力为特征的产业,佛山的人才问题已然成了最大瓶颈。”

  佛山提出以建设“四化融合智慧佛山”为主线,以“民富市强、幸福佛山”为核心,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其内涵就是从控制力、从利用智力影响潮流、影响要素的流动来体现其智慧和功能,这就是说,佛山到了“靠脑袋发财”的时候。

  摆在首位的是电子信息网络深入实体经济形成的物联网,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文化传媒、设计等创意产业、现代金融服务等,靠脑袋发财,佛山的人才工作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需要创新、更加需要转型发展。

  而此时,佛山如果再没有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高校、重点的实验室与科研机构和集聚国内外大批的人才,那转型发展恐怕是空谈。“佛山要破解人才问题,并不是引进几个院士就能解决的,佛山需要有团队、有梯队、有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

  人才争夺战既要警惕吸盘效应 又要主动出击

  临近春节,佛山光大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明矿已经开始忧虑:工人一返乡,明年开春能回来工作的有多少?从2008年开始,“用工荒”之于佛山服装业已不再陌生。

  “以前企业担心接不了订单开不了工,现在却担心有订单没人开工。”谭明矿表示,熟手纺织技工的工资比办公室文员高一倍以上,可还是招不到人。在谭明矿看来,一方面,佛山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新一代外来工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新一代外来工更倾向于选择自由流动式的服务业,而不愿意被绑缚在生产线上度过青春。“近年来,学生宁愿选择就读二三流大学也不愿意进技校、职校学习专业技能,技工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佛山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广州对人才的吸盘效应。相比佛山,广州这个国际大都市,个人发展平台比佛山广,而佛山作为制造业之都,对于不少人来说“意味着是个打工的地方”。“在广深等地的吸盘效应下,佛山的人才吸引力存在差距。”佛山社会经济研究所主任赵起超感同身受:“我为一些现实接触到的人才不能获得相应的待遇而鸣不平,为他们最终离开感到惋惜。没有环境的优化和政策的创新突破,佛山就难以真正成为人才高地。佛山到了需要拿出气魄和家底来吸引和聚集人才的时候了。”

  另一方面,广佛同城化既让佛山增加了共享大城市优质资源的优势,同时,佛山拥有更加适合居住的生活环境。佛山更应主动出击,通过创新创业就业政策环境,以引项目作为育人才的主要载体,实现项目与人才的共生共荣,形成人才吸引力的“强磁场”,担当“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排头兵。

  不难发现,为了主动出击、招揽高素质人才,中心城区禅城区开始主动向外出击,去年10月,该区将广州高校包括广商、广工、广外以及肇庆学院、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甚至是江门、清远的36所大专院校和中专、中职院校负责人聚集一堂,与佛山兴发、奇正、东鹏等“用人大户”面对面洽谈用人事宜,签订用人意向。

  高端商业空白阻碍高端人才进驻

  值得一提的是,求贤若渴的现象不光出现在传统制造业,随着佛山市第三产业的崛起以及广佛地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完善,近年来佛山市的商业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出。据统计,目前佛山市内仅禅城中心区在营业的商业面积约为41万平方米,近来英皇时尚城等一批新商场也陆续投入运营,其中不乏从传统制造业半路出家的开发商,造成新商业体和传统商业巨头“同场竞技”的热闹场面。

  但在商业逐渐繁荣的背后,一贤难求的尴尬在该行业逐渐突显。

  自从2009年成为百花总汇新东家后,顺联百花总汇就一直在招聘人才,但某些职位至今仍然未能找到合适的人选。“佛山整个零售商业方面的人才非常紧缺,特别是中高端人才。”顺联国际、顺联广场策划副总监叶辉宇表示,近几年佛山市商业发展比较快,需求量大,且零售商业逐渐向复合型的综合购物广场迈进,更需要招商、营运、策划、管理等综合性人才来支撑整个项目的运作。

  由于缺乏中高端人才的支撑,佛山多数商业项目的开发商并没有专业的商业开发经验,从而导致不少商业项目在招商、销售,甚至经营、管理中出现各种问题。一些商场一味追求体量大但缺乏对区域商业氛围营造的考虑,部分商业街的定位、规划、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硬伤,这导致目前佛山市不少商场内仍然人烟稀少、一片萧条。

  另外,佛山市组团式发展格局人口分散,产业工人聚居工业区,商业项目零星分布,不少商业项目缺乏人气和合理布局支撑,导致商业聚集效应不强。目前佛山市内拥有不少商业点,但是点与点之间联系不足,难以形成商圈效应。

  相比之下,广州各商圈内商场的间距则比较小,且商业形态非常丰富。以天河城商圈为例,正佳、天河城、广百中怡三大商城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这些大商场之间相距非常近,还有地下通道相互贯通,人们可以轻松地从一间商场逛至另外一间。这样一来,商业的聚集效应将带来巨大的人流,自然带动人才流向平台更高发展更好的地方。

 

  ○区域个案

  北滘:

  引入工业设计聚集高端人群

  从深圳到顺德,陈健已经迅速适应了北滘这座小城的生活。他是深圳嘉兰图派驻顺德子公司的总经理。随着广东工业设计城建设的快速推进,工业设计产业的集聚发展不仅带来了新产业的勃兴,更吸引了像陈健这样的工业设计师和各类专家的到来,各类因应这个新人群的第三产业也自然生长。

  与全国许多小城镇一样,作为中国家电业制造业重镇,北滘多年来都是一个制造业工人的聚集区,在从工业化迈向城市化的过程中,都面临如何与大城市竞争吸引人才的难题。经过一系列的“头脑风暴”之后,该镇最终找到了工业设计这一新的切入点,铺设一条人才引进的道路与平台。

  “过去企业聘请设计人才,收入不高,没有氛围,人才自然不来。现在有了市场,有了独立的工业设计公司群,有了可观的回报,有了群体集聚,人才自然四面来聚。”北滘镇委书记徐国元说。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经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津逵也认为,由于工业设计产业在北滘落地,未来这里就会出现一群讲究生活品质的人,他们最初为了工作而生活,但很快将会考虑这里是不是珠三角最宜安家的地方,因为“人们喜欢在住所附近工作”。

  “等人才来了,才考虑怎样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建‘巢’,这样的‘巢’才最特别,最适合他们的需要。”徐国元说。为了集聚创造性设计人才和工业设计企业,必须缔造适合其特点的文化、人文、社会、经济和人口环境。与园区相比,广东工业设计城的概念里包涵了与设计师的工作与相配套服务的许多元素。新加坡城市规划专家孟大强认为,这种用工业设计带动城市更新的做法在全世界都属于先进的做法。

  而在从单一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过渡的进程中,北滘政府的管理对象也从过去的工厂企业和产业工人转变为创意、科技企业以及设计师、知识分子、专家等人群,这对政府的社会管理也提出了诸多挑战,干部知识转型课题迫在眉睫。因应形势发展,北滘镇党政干部通过邀请专家,与专家一同工作、举行“头脑风暴”等方式推进新知识的学习。

  李津逵的另一个判断是,通过新产业聚集了新人群之后,所有的人都在发生改变。目前,长期在设计城内的大师级人物也有数十位,通过他们对外联系带动各种各样高素质人才、专家学者来北滘,这种新人群、新文化的进入正在快速推动北滘城市化的进程。

 

  ○大家谈

  人才结构破局

  全国第一位农民工人大代表胡小燕:

  关注人才切身利益不可回避

  胡小燕表示,外来工也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如果讨论一个地区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话,关注外来工、维护外来工的切身利益,是不可回避的话题。

  “一个地区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要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胡小燕以外来工子女上学难为例,“我身边就有不少同事,因为户口、费用等原因,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其实这样做了之后,他们很难安心工作。让下一代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说是农民工最大的心愿。如果解决好了这个问题,农民工会更安心地工作。”

  住房也是外来工头疼的一个问题。“中国人传统观念强,总是觉得有了房子才有了家,才有了幸福。佛山这几年的房价涨得很快,政府如果能够为外来工多建一些廉租房、经适房,也会让外来工感到温暖。”

  对于目前部分工业园区配套不完善的情况,胡小燕表示很不满。“有些地方生活配套设施少得可怜,很多工人下班后没事可干,只能以打牌、看电视消磨时间。”她建议,政府和企业应尽量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开展相关的培训,为工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

  “一个地区只有解决外来工面临的问题,满足外来工的需求,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外来工到这个地方来打工。所以,地方政府应该多关注外来工的状况,了解外来工的需求。”胡小燕说。

  佛山市国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垚浩:

  企业要用激励政策留住人才

  王垚浩认为,佛山土地面积是一定的,其承载的人口必将达到一个极限。而人口规模到“天花板”后,经济规模的增长就只能依靠人口素质结构的变化。

  他表示,通过一个简单模型计算,佛山经济规模的极限介于6000亿—18000亿元,能否达到18000亿元这个层次,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在佛山工作人口的素质、技能、水平。“打造‘智慧佛山’,靠大量引进外来工是不行的,必须要大量引入知识型人才。如果佛山600万人口中有400万是本科以上学历,那么佛山GDP肯定超过香港。”

  吸引人才需要依靠政府政策,而企业需要做的就是建立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薪水高不一定有用,如果他掌握的技术很赚钱,他可能会找其他人合伙投资,自己当老板。”王垚浩说。

  据他介绍,从3年前开始,国星光电就开始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目前留在企业内的高端人才,大多数在企业上市前都已经获得可观的原始股。

 

  □链接

  佛山人才新政

  1.员工过百可设集体户

  解读:企业“自立集体户”的员工数量条件从原来的500人以上降至100人以上,位于中心城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高端服务业单位从业人数不足的,也可向公安部门提出立户申请。进入集体户就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包括子女就读等。

  2.人才购买“二手房”也可入户

  解读:经市或区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确认,符合佛山市引进人才条件的各类人才,在本市购买“二手房”且已办理房产证的,不受居住(暂住)年限、缴纳社会保险费及投资注册资金的限制,可以办理落户手续。一般来说,拥有本科或以上学历以及大专学历中属佛山紧缺理工科人才,都可以满足人才条件。

  3.硕士以上学历允许挂靠非直系亲属落户

  解读:以前落户佛山一直强调要有“自有住房”,现在对一些高端人才,如果没有在佛山买房,但你住在厂里的宿舍,也可凭此落户。另外,原来首次落户佛山市,还有一个办法是挂靠直系亲属,现在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专业技术、技师资格的人才,可以挂靠非直系亲属的家庭户。

  4.创业金融担保更给力

  解读: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建立竞争性科技型领军人才选拔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选拔认定50名创新领军人才、10名创业领军人才(每两年一次)。对认定为创新领军人才的,给予每年不少于5万元的工资外津贴;对认定为创业领军人才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融资担保,以及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创业场地,每年不少于5万元的工作经费。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