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工业设计创意的城市文化启示

 2011-01-20 10:35:03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提升文化内涵 促进城市持续发展

  在2010年11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来自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14个国家及国内106家企业的196件产品获得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29家跨国公司的设计产品参加评选,实现了中国设计标准的国际化跨越。与此同时,这些信息表明坐拥科技与艺术优势资源的北京正在向“设计之都”迈进。“设计之都”创立于2004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办的“创意城市网络”的一部分。目前,柏林、神户、深圳、首尔等8个城市已当选“设计之都”。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次将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6月,北京市宣布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设计之都”,并向国际设计联盟申报“世界设计之都”。无论是“设计之都”还是“世界设计之都”,都表示出一个城市利用设计改变形象的决心。

  工业设计演变的历史

  20世纪以来,设计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从广义上看,工业设计出现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是全球化背景下欧洲文化的产物。1919年,德国成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将产品、平面、展览、舞台、家具、室内和建筑设计,甚至话剧、音乐等专业都集中整合到设计教育中,在理论上提出3个基本观点:一是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二是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三是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并要求设计师向死的机械产品注入灵魂。英国诗人和文艺评论家赫伯特·里德的《艺术与工业——工业设计原理》是对机器美学和包豪斯设计教育实践的理论总结。他将艺术划分为人文主义艺术和抽象艺术,前者可再现社会生活并表现人的情感和理想,后者包括工业产品的造型。这在本质上继承了文艺复兴的传统,将艺术分为美的艺术和实用艺术。他认为设计师的职责是使和谐比例法则更适应于产品的功能、形式。法国工业设计教育家雅克·维埃诺在包豪斯和柯布西耶的影响下,创立了工业美学学院,提出工业美学“宪章”,制定了工业美学需遵循的13个原则:经济法则;功能价值法则;统一性构成法则;外观与使用的协调法则;风格法则;发展与相对性法则;鉴赏力法则;满足法则;运动法则;合目的性法则;商业法则;诚实法则;内涵性艺术法则等。

  人们在回顾200多年的设计史时会发现,设计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在资源、设计、消费、环保、安全、人文等关系之间,人类设计是理性的、有策略性的。早年维克多·帕帕奈克曾列出“设计的十大神话”,完成了学术梳理:设计是一种职业;设计是有品位的;设计是一种商品;设计是为了生产;设计是为了大众;设计解决问题;设计师有特殊技巧;设计是创造性的;设计满足需要;设计与时间有一定的关联等问题。设计博物馆、设计节的启示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在1980年巴黎年会上对工业设计下了定义:“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凭借训练、技术、经验及视觉感受,赋予产品以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新的质量与性能”。工业设计师在产品包装、宣传、市场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工业设计作为连接技术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将纯粹的技术转化为产品,并进一步提升自身价值,形成商品。其意义在于,挖掘产品或技术内在的价值,并使之与市场需求对接起来。

  英国历来将创意产业看作支柱产业。1989年设立的设计博物馆是世界上的第一座设计博物馆。作为展示20世纪-21世纪广义设计产品的博物馆,这里汇聚了大量与制造、商业相关的设计产业即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与美术摄影等领域的产品,激励全社会的人士都学习设计、热爱设计,营造一个与设计相关联的创意城市文化氛围。

 

现代风格的伦敦设计博物馆在泰晤士河南岸的建筑群中显得别具一格

 

  设计博物馆与一般博物馆不同之处在于不设固定展,场地也按照当时展览规模予以划分。在设计博物馆中,最有名的当属2003年设立的奖项——年度设计奖,主要奖励在英国生活工作或出生在英国、在其他国家工作的设计师,奖金高达2.5万英镑。2007年,这个奖项的评选范围拓展到全世界,被誉为全球最全面的设计奖。由于该奖项在培养、选拔新的设计师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2005年起,英国政府每年向该馆提供一定的资助,奖励其在推动英国创意产业发展中作出的贡献。2007年,该博物馆被《英国时报》评选为最佳年度博物馆的第二名,如今它已成为设计领域的一个著名的互动平台,展示多项富有想象力的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英国从事创意设计的人数达到20万,从时装工业到电子产品、从家居产品到一级方程式赛车、从插图到建筑设计、从传统礼品到数码媒体……设计产业已成英国经济的推动力。近几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但是伦敦的设计产值依然保持着11%增长速度,创意产业在伦敦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

  除了设计博物馆之外,伦敦设计节给设计者搭建了一个更大的交流舞台。2010年伦敦设计节诠释的“设计”理念,体现个人智慧和创造力在一个高度国际化的环境中与资本、政策、媒体、营销高度的合作关系。2010年伦敦设计节的执行总监本·伊凡斯介绍,今年设计节的亮点大多集中在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特拉法加广场和南岸中心。伦敦东区曾经是一个很穷的地方,曾经是移民和码头工人混迹的地方。近些年来,租金便宜的旧厂房吸引了一批年轻的新锐设计师,东区成为全球艺术界关注的焦点。东区的城市景观与西区差别很大,在东伦敦似乎更能感受到柯南·道尔笔下的冰冷雾都,越来越多的创意小店和工作坊替代了博物馆和奢侈品店。设计节邀请了东伦敦几十家工作坊和创意商店的代表,展示他们的产品,并在设计节地图上将其店名一一标识,方便人们参观。由著名平面设计师NevilleBrody发起的“反设计节”,以“非商业、危险和反体制”为口号,显示出强烈的反主流话语态势。东区设计师的展览更像是本性演出,坚守自己的原生态创作理念,没有话语亦尽显话语权。

  纵观伦敦设计博物馆及伦敦设计节上展示的创意作品,让人觉得具有创意的工业设计对于制造业来说,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同样,创意的工业设计必将成为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赋予城市更多个性与光彩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1980年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了定义:“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凭借训练、技术、经验及视觉感受,赋予产品以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和新的质量与性能”。

  2010年6月,北京对外宣布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设计之都”,并向国际设计联盟申报“世界设计之都”。创立于2004年的“设计之都”(UNESCOCITYOFDESIGN),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办的“创意城市网络”的一部分,自2005年至今,全球共有包括我国上海、深圳在内的8个城市当选。

  事实上,无论“设计之都”还是“世界设计之都”都不只是一个标识,它表达了一个城市要利用设计改变形象的决心。面对设计是什么、工业设计是什么、设计创意与城市发展等专业化的问题,从传播学视角看,其中不仅有理念、科技等要素,更有一种改变并观察世界的生活态度。本文之所以用工业设计为创意主线,旨在为城市与建筑的文化发展寻到新思路,因为工业设计内涵极其广博,它确可为城市文化建设“悟”出新天地。

  工业设计需要科技和文化支撑

  尽管当下我国设立了工业设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有几百家,但中国的工业设计历史不足30年,1986年才有了第一家专业设计公司,如今中国已经认识到工业设计不可回避,但需要深入的不仅是营建工业设计大国地位,还有艰巨的“设计意识”要普及。

  从工业设计史的全球化历程看,思想上的问题比技术上的问题更容易反复,只有回过头看发展,才知道我们尚浅薄。20世纪以来,“设计”日趋重要,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而设计史的产出是“设计”在这个时间遭遇现代性和后时代思潮等因素影响的必然结果。广义看,工业设计的历史指的是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在面向生活的物质制造方面的“进步”史,更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欧洲中心文化的产物。今天,无论东西方都已在各个领域遭遇到“被设计”,设计越来越被主流视为“文化创意产业”。

  对于在工业设计中注入灵魂的创意设计,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指出:“21世纪将是工业设计的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成为明日的落伍者。”中国设计艺术院院长潘鲁生表示:“发展创意设计产业是将‘中国制造’推向‘中国创造’的重要环节,但过程会任重道远”。诚然,创意型设计产业在中国刚刚起步,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很年轻,但中国拥有的文化资源并不次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问题在于欠缺创意设计与经济实体的对接。

 

鸟巢

 

  工业设计需要两大支撑,一是科技水平,二是文化艺术。著名设计师高登·布鲁斯说过:“中国的折扇就是令人叫绝的产品设计。”英国皇家设计师协会首席执行官弗兰克·皮特在2010年10月北京亚太空间设计论坛上表示,设计师必须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特别要学会用设计语言给客户讲故事。

  浏览200多年的快速发展设计史就会明显发现,设计的本质并没有变化,因为在资源、设计、消费、环保、安全、人文等关系间,人类设计的理性总是策略性的,但早年维克多·帕帕奈克曾列数的“设计的十大神话”完成了学术上的令人激动的梳理,即:(1)设计是一种职业;(2)设计是有品位的;(3)设计是一种商品;(4)设计是为了生产;(5)设计是为了大众;(6)设计解决问题;(7)设计师有特殊技巧;(8)设计是创造性的;(9)设计满足需要;(10)设计与时间相关联。

  培养扶持工业设计人才是前提

  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市场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工业设计作为技术和使用间的桥梁,将纯粹的技术转化为产品,并进一步发展自身价值形成商品。其意义在于,挖掘产品或技术内在的价值,并使之与市场的广泛需求对接。因此,对工业设计师的培养和扶持必然是发展工业设计的一个前提。

  英国的工业文明起步较早,曾为人类文明史划出炫目的轨迹。英国历来将创意产业看作支柱产业,而她的工业设计也早已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成立于1989年的伦敦设计博物馆,尽管只有20多年历史,可其文化影响力和对创意产业的推动力早已远远超出英伦三岛,并焕发出引领现代设计发展的激情和活力,是全球现代设计界仰慕的殿堂。应该说,伦敦设计博物馆的思路和做法值得我国工业设计与城市创意文化领域思考和借鉴。

  作为唯一展示20~21世纪广义设计的博物馆,伦敦设计博物馆集中了大量与制造和商业相关的设计产业,即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与美术摄影等,旨在激励全社会业内外人士都学习设计、热爱设计,营造一个与设计相关联的创意城市文化氛围。

  与一般博物馆的不同之处是,伦敦设计博物馆不设固定展,场地也按照所开展览规模大小性质予以划分。在设计博物馆最有名的当属它于2003年设立的奖项(DesigneroftheYear),主要奖励在英国生活工作或出生在英国、在其他国家工作的设计师,奖金高达25000英镑。2007年,这个奖项拓展到全世界,也被誉为全球最全面的设计评奖。由于该奖项意在培养、选拔新的设计天才,因此,自2005年起,英国政府每年向该馆提供一定的资助,以奖励其在推动英国创意产业上的贡献。

  2007年,该博物馆被《英国时报》评选为最佳年度博物馆的第二名,如今它已成为一个设计领域的著名互动平台,不仅在于推荐新品设计上,更为检视伦敦这“创意之都”展示了美好的想象。

  细观慎思伦敦设计博物馆林林总总的作品,不免会发问,设计真的仅是为了趣味和追求吗?必须认识到的是,设计绝非是没事找事的行业,创意的工业设计对于制造业说来,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同样,创意的工业设计必将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大量的数据与个案背后隐含着这样的结论:工业设计能最终演变成城市文化的竞争力,工业设计会让一个国度觉醒,或许会成为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一张王牌。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