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给力设计 鞭策奔跑

 2011-01-18 13:43:49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记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青年教师作品展暨主题研讨会

 

  “给力,奔!”——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青年教师作品展于元月11日—20日在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美术馆举行。 这是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40岁以下青年教师群体首次集体亮相展览,经初步统计,共有52人参加展览,展出100余件作品,作品涵盖产品、视觉、空间以及综合几大类别。

 

产品设计展区.jpg

产品设计展区

 

  青年教师作为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是设计行业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他们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灵动的设计,始终站在当代教育的前沿。三十年前,广州美术学院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应对市场的要求而开展轰轰烈烈的“实践主导”式设计教育战略。“站在如同奔流江河的青春边缘,站在当下富有质感的变革前面,”广州美术学院青年教师们在挥汗如雨的奔跑中体会人生、感悟设计。

 

创意能量的迸发

  展览中有不少创新性地运用现代生产技术的产品,新型材料在设计中的巧妙运用,让产品更贴合生产需求;此外,也不乏将文化关照与情趣美感融入产品设计中的。展厅中一件熟悉的作品——基于租赁服务的咖啡吧,是丁熊老师结合服务设计与家具设计所得之作,它斩获了第五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它预期了在不远的将来,设计服务将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引导潮流。

基于租赁服务的移动咖啡吧

 

 

洒水壶花瓶

 

  此外,基于信息科技的交互设计是全球设计界的研究前沿,展览中也不乏春晚围脖设计、信息可视化研究等新媒介交互艺术创作。而借鉴侗族服饰设计的百褶裙,旨在带动下岗工人就业的再设计灯具,又反映着青年教师们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以及对历史思潮的继承与革新。

  本次展览的策划人之一的李健老师表示:“身为设计者,我们深深理解设计的成就不仅仅取决于创作者本身,需要与企业荣辱与共,在产业里与时俱进。广州美术学院的青年设计教师,周旋于企业、学校、学生等诸多‘甲方’面前,身份在不断转换。想要保持平衡心态,为稻粱谋的同时亦寻找自我实现的途径,是一个高难度的任务。可不论形势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艰苦,这群可爱的年轻人,仍然勇敢而执着地背负起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要求,也抱持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同声同气,在设计这条道上‘给力’地奔跑着。”

 

当时的蜕变

  本次展览同时也给了青年设计教师们用作品交流的阵地。不少青年教师的展品并不是将自己获得大奖的作品拿来展示,更多的是将未然的、期许性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它们或者粗糙,或者稚嫩,但对于这种寻求“提升“的意识,值得赞赏。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缺乏品牌策略和商业化运作意识,设计散点化、片段化等不足,也引起了参观者的思考和讨论。

  展览活动也为广州美术学院的教师培养和学术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子。童慧明老师在微博上发声:这些年轻人,给点阳光就灿烂!如果有更多机会开展类似的交流,必将极大促进青年教师的研究热情,促进广州美术学院的设计发展。

  一个三十年来一直引领岭南设计不断奔跑的学术前沿阵地,正在这群不断奔跑的青年教师手中薪火相传。当时的蜕变,是为了明日的华丽。

 

左手传承,右手创新

  1月12日,展览同期举办主题研讨会,特别邀请了六位外地院校同龄教师和一位国外设计师,以及广州其它兄弟院校的设计教师,共同进行学术探讨。它弃用以往传统学术会议的组织模式,换以圆桌对话的形式,突出集体参与的姿态。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讨论的主题分“教育与实践”、“艺术与设计”、“传承与创新”三个部分。各位青年教师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占领高点发表言论,亦理亦事,案例不断,讨论不断,精彩纷呈。当天下午的“传承与创新”论题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将研讨会推向高潮。

  设计是创新,但是设计同时作为社会经济和文化体系中的一环,必须与其所出在的文脉相承接和关联,创新也才有价值。因此在设计的教育和实践中,如何看待设计的创新与传承的关系?在网络开放和消费者越来越活跃的时代,设计创新该如何进行?同时在强调创新的时代,对过去的设计文化和遗产又该如何传承与保护?

  活动策划人之一的丁敏老师首先“抛砖引玉”,表达了自己对传承与创新的困惑不解。谭红宇老师则用石湾陶艺大师曾鹏的个案展示了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首先引发大家对论题的思考。王琪老师则立足教育现状,阐述了创新与传承并不一定存在前后的逻辑关系,创新要有更为灵活的方式,并提出了“传承是否必要”的疑问,引发现场热烈讨论。

  来自四川美院的谢亚平老师就着热议的讨论,将自己多年来在传统手工艺方面的调研成果与大家分享,让与会者看到了不一样的现代手工艺者们的生活环境与“被表演”化的现状,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让手工艺可以在创新中不断传承,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

 

世博山西馆

 

亚运吉祥物.jpg

亚运吉祥物

 

  “我们是曾经的祖国的花朵,在新时代的春风中茁壮成长。我们见证着脚下这块土地,神奇的崛起,也承担着它交予我们的责任和压力……

  “产业升级和文化强省,让我们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机遇,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让我们体味到叩问灵魂的历史使命……

  “我们衷心感谢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指导,您们的批评与期待将给予我们更大力量,鞭策我们继续奔跑。”

  这是广州美术学院老师们的集体心声,也是他们奔向未来的宣言。

 

  (图、文/Eva)

 

(本文属广东工业设计网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