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文化创意产业: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板块

 2010-12-28 10:50:15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创意,正在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点石成金的“魔法棒”。从上海世博会上的高科技《清明上河图》,到北京798园区,上海泰康路、8号桥,深圳大芬油画村,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借鉴全球智慧、结合金融资本、激活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板块。

  刚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学者认为,这意味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将迈入快速发展的大通道,在智慧经济中掘金,引领中国经济的转型。

 

 

  创意为经济发展加速

  近日,北京“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规划出炉。除兴建国家国学中心、奥运博物馆、中国非遗展示馆、北京人艺国际戏剧中心等一批重要文化设施外,北京还将发展包括中国动漫游戏城、中国文化主题公园、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在内的一批重点文化项目。

  而在上海,不久前闭幕的世博会更让这座城市经历了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热浪的一次“洗礼”。今年2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上海继深圳之后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并颁发给上海“设计之都”称号。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上海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048.75亿元,年均增幅20%以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智力密集型产业。

  专家学者指出,在当前由上至下力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中国,以文化产业为龙头的创意经济正在成为地方发展的“加速器”。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之外,开发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热潮正在全国大小城市兴起。许多二线乃至三线城市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热情和速度并不弱于京沪广。

  全球文化产业前景广阔

  “起源于英国、兴盛于欧美的创意经济,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此前在上海世博会论坛上说,全球已经进入了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创意经济”的竞争时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汉斯·道维勒也给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一个参考数据。“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描述,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和其他方面的工程项目,价值已达1300亿美元。”

  美国的苹果公司就是世界创意经济的最大奇迹。乔布斯在短短10年中用独具匠心的“白色、极简”的工业设计,在全球消费者中引发追捧狂潮,他把苹果公司从破产边缘拉回,成为总市值达285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科技公司。

  英国伦敦的创意经济以“多元文化”为特色。全球超过200家报纸、3500家出版社、1/4知名游戏研发工作室将总部设在伦敦。

  此外,日本的创意经济以动漫为特色,韩国的创意经济以影视产业为支撑,都在全球经济市场中占据了可观的份额,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与这些文化创意的领先国家相比,中国的创意经济还处于发动引擎的阶段,规模和品牌都还没有形成。不过,中国也已经涌现出了一批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化创意领军企业,甚至开始加入全球创意产业的激烈竞争。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制作了“中国卷轴”、高科技《清明上河图》的中国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就已经受邀为英国伦敦奥运会制作影像动画,用中国创意为伦敦奥运会“造梦”。

  三大瓶颈尚待突破

  “创意经济的实质是推动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它必然会带来体制上的一些改变。”厉无畏在把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时指出,我国应该在发展创意经济的同时,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不少学者也指出,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需要迎头赶上,至少需要突破三大瓶颈。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创意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隐忧。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中国缺乏的不是创意,而是对创意的保护。”

  融资难现象依然突出。专家认为,因文化创意产业投入周期长、风险大、固定资产相对较小、价值评估难以确定等问题,导致银行的金融服务望而却步。

  为解决这一难题,近两年来,包括信贷、股权投资、债券等在内的多种融资模式,开始在文化创意产业界出现。

  学者邱月明认为,高端人才匮乏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最难在短时间内突破的“瓶颈”。我国现有文化创意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机制尚不能适应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一些学者指出,在培养创意人才方面,英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例如,英国推出了旨在激发下一代创造欲望的“发现你的才能”计划。每个英国学生从学前班至大学,每周都至少有5小时“高品位的文化体验”。目前英国全国大学和中学开设的各类课程中,有1000种与电影有关,超过350种与电视相关,近1000种与电子游戏和数字技术有关。

  另一方面,学者也指出,当下我国各地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并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发展的冲动、无序和过热。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文化产业都可以被冠上“创意”二字。文化产业中也有“智慧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影视传媒、移动新媒体、网游动漫等新兴文化行业更具备创意特征。陈少峰认为:“这些领域增加值的多少,才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好坏的试金石。”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