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拿来主义”抑制广东设计 自主创新迫在眉睫

 2010-09-21 09:55:59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赵健,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室内设计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

 

   冼燃,曾创建中国第一个彩电工业设计中心,中国第一个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创新产业集团———广州毅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创立者和掌舵人

 

  工业设计是通向“广东创造”的桥梁

 

  记者:这两年,广东一直在强调转型升级,走自主创新之路。工业设计在其中有何作用?

  赵健:在制造业产品的各个环节中,超过70%的产品价值来自融资、物流、渠道、营销、材料、工业设计6大板块。而工业设计的第一服务对象是制造业,工业设计在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东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工业设计人才的支持。

  很多广东企业在生产中一遇到设计问题,就伸手向外面拿,不愿采用国内自主设计,连一个纽扣都觉得国外的好。外贸一直成为广东制造业的主力,企业热衷于仿制和引进国外工业设计的成果,这不仅压抑了广东本土工业设计力量的发展,也直接阻碍了广东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

  冼燃:要实现产业升级,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要真正打赢这场“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决战”,归根结底要靠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是“广东制造”通往“广东创造”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桥梁。近年来广东一直强调制造业的转型,但客观上转型的力度又不够,原因就在于缺乏工业设计的桥梁,“制造”无法变成“创造”。

 

  工业设计不是简单的包装和时尚

 

  记者:很多人似乎又以为,所谓工业设计就是包装,就是一种外观美感上的改进,是这样吗?

  冼燃:工业设计绝不是简单的包装,品牌的形成首先是产品个性化的结果,设计则是创造这种个性化的先决条件。

  创设于1997年的毅昌科技,从最开始十几人的小公司,发展到现在成为拥有几千名员工、年产值达十余亿元的中国家电工业设计产业集团的排头兵,其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曾亲临公司视察,汪洋书记也曾两次作出亲笔批示,给予高度肯定。

  毅昌人的秘诀就是开创了以工业设计为先导的发展模式,缩短了外观结构件从设计到量产的周期,实现了对电视机整机厂的高效供货,进而提升了电视机整机产品竞争力。去年,毅昌科技的产值达14亿元,而今年上半年产值就达10亿元,预计今年全年产值可以达到20亿元。

  赵健:我认为,工业设计界自身对市场的感觉也不够,许多设计师误把工业设计当作时尚和流行,而忽略了最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师只有把自己的工作转向普通百姓,才能注入更新鲜的力量。 

 

  珠三角与长三角差距悬殊

 

  记者:广东的工业设计行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赵健:谈到广东工业设计的现状,就不能不拿长三角作对比。以一副价值100块钱的眼镜为例,按照两个地区的不同分工,长三角可以非常体面地拿走70块钱,珠三角连30块钱都难以拿到。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距?珠三角的工业设计则是依托港澳地区发展起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的制造业对工业设计的应用主要是对国外品牌进行改装调整,然后转化为国内品牌。这使得珠三角的工业设计水平长期游走于产业链中低端。

  而长三角工业设计借助台湾在创意等领域的先进理念,将物流配送、融资、知识产权等资源与工业设计进行良好结合,大大提高了工业设计的附加值。目前长江三角洲一带云集了国内顶尖设计师,在工业设计领域竞争中,珠三角与长三角还存在较大差距。

 

  设计师应与企业良好互动

 

  记者:按照我省即将发布的《广东省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制度(专业技术人员)试点工作暂行办法》,年底我省将诞生全国第一批工业设计师。那么,广东应该如何培养工业设计师,促进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

  冼燃:工业设计的发展需要摒弃抄袭等不良现象,不能以抄袭国内外知名品牌为荣。工业设计行业中,设计师、艺术家等较注重细节,他们的个性与社会崇尚科技的氛围有一些出入,应该对他们充分地包容。社会在强调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要强调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才是社会真正的常态。

  赵健:另一个“通病”是,工业设计界与企业互动不够。工业设计界与企业的互动主要依靠各自零散的人际关系,设计师往往各自为战,缺乏交流。建议政府出面,牵头梳理各行各业对工业设计的需求,搭建企业与工业设计界的桥梁。

  记者:你们对试点的进行、办法的实施有何建议?

  冼燃:就我自身而言,在工业设计领域也算是一名“领军人”,但我的个人的职业资格认定竟然也是不清晰的,据此可以推断当前整个社会在工业设计领域中的界定有不实的成分。这次广东省出台一个完全针对工业设计师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解决了工业设计师“名分”的问题,有助于让个人职业资格认定更清晰,将会对广东的设计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赵健:建议工业设计职业评价在筛选评审人员时,应重视制造业的参与。要邀请企业领袖参与进来,让他们从制造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评选人才,为工业设计界指引未来。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