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威海纪实:以自主创新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2010-08-26 10:38:43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去年,威海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为33.91%,今年上半年,这一比重继续走高,达到36.26%。

  这一数字的背后,是自主创新的无穷力量。

  自2008年始,连续三年,威海市委、市政府将主题年确定为“自主创新年”,全力建设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并出台了大量的扶持政策。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威海设立了5000万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鼓励创新型人才及机构到威海发展,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科技交流合作活动,威海技术交易中心建立起来了,近百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达成协议,一大批高层次人才落户威海,为提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异常高涨:去年,威海全市发明专利同比增长30%;而今年上半年,发明专利就达419件,比2009年同期增长66.9%。

  手握自主创新的“利器”,威高、华东数控、新北洋等威海一大批企业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壮大,跃上国内外产业发展的高点。

 

 

  高点推进,滨城自主创新迈出更大步伐

  不久前,中科院、省科技厅、威海市政府、威高集团的代表坐在一起,共同签订了“中国科学院—威高集团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合作协议,决定4方连续10年每年共同出资3000万元,展开人才、技术、项目等全方位合作。

  这是一条“官产学研”结合的崭新模式,大胆、智慧、务实,凸显威海自主创新的决心。

  而这只是威海市全力推动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

  年初,威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培廷在回答记者“为何威海连续三年都将年主题确立为‘自主创新年’”的提问时如是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则是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谁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把握先机,掌握主动。”

  王培廷说,威海建市时间短,科技基础薄弱,高级人才短缺,阻碍了企业做大做强。而从发展全局看,威海要建设生态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等瓶颈因素的制约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技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在年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年,威海经济之所以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应对和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需要扩大内需、加大投入,更要依靠创新来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经济体系。

  这一切都预示着威海自主创新迈出的步伐将会更大。

  事实的确如此。上半年,威海各市区纷纷出实招支持自主创新:文登拿出近400万元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等先进单位和个人,以及去年获得授权专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或补助;经区对7家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快速发展的先进企业予以了表彰;高区则紧锣密鼓地制订了《关于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意见》,覆盖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

  各部门也围绕自主创新积极作为:威海市发改委全力推进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先后争取上报了威海山东省碳纤维制造产业基地和山东省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山东省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3个项目,全部获批。其中,碳纤维制造产业基地建成后,我市将成为全国碳纤维领域人才、技术和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是全省同期批复的16个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中电子领域的惟一一个。威海市科技局积极组织各市区企业,历时三个多月,分赴西南、西北、东北、北京等地的36家高校科研院所调研,初步达成包括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与环保、海洋产品深加工及其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六十多个合作意向,为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半年多次组织带领企业到重庆、西安、青岛等地高校举办威海人才招聘专场,并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外地组织的人才交流会,达成引进意向4900余人……

  威海人的身影还频频出现在各种产学研活动上:西洽会、“2010年山东省产学研(工业设计)展洽会”、“2010山东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借助这些活动平台,一项项产学研合作协议顺利签订:2010年山东省产学研(工业设计)展洽会,达成合作协议、意向66项;2010山东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达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协议、合作意向69份;2010乳山产学研合作创新推进大会,达成并签订了包括15个项目在内的10项合同。

  创新合作,多方凝聚自主创新更强动力

  今年4月,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启动会在北京召开,该联盟由三角集团牵头,集聚行业创新资源,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重点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并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轮胎新产品,使我国轮胎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比以往点对点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这种新的合作模式无论是合作广度还是深度都大大延伸,为企业提供的科研支撑也更有针对性,对帮助企业全面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和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无疑也更大。

  这是威海创新思维方法、开创产学研合作新形式的成果。

  随着威海市企业与高校院所间产学研合作的推进,企业的发展速度、企业对研发更高端产品日益高涨的需求,都对产学研合作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威高集团,继自主研发的心脏支架、留置针、骨科材料、TPE输液器等医疗器械、药品在国内外市场“攻城拔寨”后,其高速膨胀的发展速度急需更多更高端的新产品做支撑。

  顺应这一变化,威海将构筑自主创新战略联盟作为“自主创新年”的重点工作来抓,转变思维方式,沿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思路,与多所高校院所洽谈新的合作方式,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除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外,还分别依托光威集团、威高集团、寻山集团促成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医疗器械、现代海水养殖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此外,华东数控、怡和专用设备等一批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也先后与中科院、哈工大等9所知名高校院所结成了产学研战略联盟。这些联盟内的企业与高校院所成为密切的利益共同体,从应用技术研发、产品试制、创新平台建设、信息和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这些战略联盟的作用迅速体现出来。自2009年以来,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威海引进了一大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双高”项目,其中,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4个优势领域的项目约占协议总数的70%,非常有利于推动我市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其中,威海市锻压厂与中科院金属所合作的“船用曲轴曲拐弯锻压技术开发”项目,将打破我国大中型船用曲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项目建成后,年均可实现销售收入3.15亿元。怡和专用设备公司签订的4个联合研发项目已实现产值1.8亿元,实现利税3800万元,计划2010年再完成3个以上项目的联合研发,可新增销售收入1亿元。

  挺进高端,企业奏响自主创新更强音

  2010年3月16日,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合肥工业大学·威海华控电工全面合作签约仪式暨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威海华控产业化基地揭牌,标志着华东数控正式进军中国新能源领域。

  近一年来,将产业链条向着新兴领域延伸、产品不断挺进产业高端,成为威海市众多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威高集团继在心脏支架、骨科材料等一次性医疗器械领域雄居行业制高点外,又开始挺进血液医疗器械等领域,2009年4月,其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肾”—“聚砜膜”透析器宣告上市,以其国内同类产品惟一自主品牌的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威高又一个风头强劲的拳头产品。同时,威高还瞄准世界医疗器械和药品的顶尖研发领域以及国内空白,全力研制蛋白A免疫吸附柱、诊断传染病系列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产品、试管婴儿耗材等高端产品,现已陆续具备产业化生产的条件,市场前景不可估量。此外,威高集团还在积极涉足军工产品领域。

  今年上半年,威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增幅达96%,迅速上升为行业内一颗耀眼的新星,这一切的变化,要归功于它对创新之路的执着。2005年,经过5年埋首攻关,他们拿出了524产品,结束了国内这一类设备全部依靠进口的局面。公司随即又紧锣密鼓地研制起560系列,产品推出后,再次供不应求。随后,公司又瞄上了924产品,并于2009年成功生产出样机。据了解,这一新产品在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威海印刷机械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然而,印刷机械依然没有满足,眼下,他们又盯上涂覆机新型产品的开发。

  “产品要有长久生命力、企业要永远有市场,就必须在创新的路上永不停歇。”印刷机械董事长谷祖欣说。

  光威集团以千吨级新材料生产线的规模化生产为契机,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全力推进与中航集团等大公司的合作,将产业链拓宽延伸到风电叶片、纺织机械器件、运动器材等产品领域,在国内新材料领域占据了重要一席。不久前,光威集团的山东省碳纤维制造产业基地获得国家批准,将使我市成为全国碳纤维领域人才、技术和产业集聚区。

  向着产业制高点,威海企业全力进发。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