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广东工业设计“三化战略”思路出笼

 2010-07-12 09:00:04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工业与设计的结合与商业有关,与文化有关,更与享乐和美有关。它们以自身的美学特性展示并闯进我们的意识,深刻而愉悦地改变着"广东制造",它们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2010年全省经信局长培训班开班,省经信委副主任蔡勇讲授第一课工业设计;广东工业设计"三化战略"思路出笼。

 


  日前,"2010年全省经信局长培训班"在原广东省经贸委招待所开班,省经信委副主任蔡勇出席开班典礼,并为来自各地市的20多位局长和一些业界代表讲述整个培训班两周课程的第一课—— 工业设计。
  广东工业设计 "三化战略"
  据了解,举办全省经信局长培训班,是为贯彻落实在"十七大"提出的,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具体行动。省经信委对全省经济和信息的领导干部培训工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而在经济和信息系统的干部培训会第一讲就是工业设计。无疑将工业设计在全省经济工作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蔡勇指出,当前,工业设计已列入广东省政府战略层面的工作,广东省工业设计发展的方向就是"三化战略"---"设计产业化、产业设计化、设计人才职业化"。"设计产业化"其实就是"社会化",通过形成培养工业设计发展的土壤和平台,使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使设计公司做大做强;"产业设计化"就是"设计服务化",用工业设计的知识和方法去为产业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设计人才职业化"比较好理解。我们有涉及各个行业的职称评定,但还没有"工业设计师"这一职称。因此,广东首开先河,评出首批工业设计师。不过,目前工业设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需要。
  这次举办的"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将设计竞赛与职业技能竞赛挂钩,评定我省新一批工业设计师,并且给予"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此外,第五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还将在全社会起到宣传工业设计的作用,并推动人们重视工业设计和应用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体现技术创新价值
  在讲课过程中,蔡勇用自己的工作体会讲述了"如何理解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地位"、"工业设计的作用"和"我省工业设计发展的方向"等四方面的内容。蔡勇指出,工业设计与技术不同。工业设计是一种价值的提升,是能反映或者体现产品价值的一种创新方式;而研发更注重于技术的创新,其价值体现则需要工业设计来实现。应用了工业设计,技术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并且体现的效果还要最终看工业设计的传达。面对未来,工业设计将作为新的力量主导企业的发展。
  蔡勇表示,我们对工业设计概念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关于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层面,工业设计更应是将新需求和新技术转化成产品,并将产品理念翻译给消费者的一项创新性活动。工业设计不是产业或者生产中的某个环节,而是把需求和技术转化为产品并传达给消费者的一个完整的链条体系。对"三化"战略的提出,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童慧明认为,这一提法非常有价值。"产业设计化"是从政府官员角度的一种解读,但从专业角度来讲,就是要建设设计驱动型企业。例如,苹果就是一种设计驱动型企业,通过一代又一代新产品的研发和投放市场,使整个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设计产业化"是指工业机构,包括工业设计公司和工业设计教育,不要仅仅考虑专业性,同时要考虑怎样和产业对接,如何把工业设计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商业的效益。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大的空间和文章可做。"设计人才职业化"就是让工业设计成为一个受认同的行业。今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工业设计纳入了现代服务业的七个大的类型之中。而当前由广美主要承办的"广东省高等学校工业设计大赛"以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则正是为了贯彻这一战略而推出的举措。


  地理纵深


  "2010年广东省高等学校工业设计大赛"举行
  日前,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科技厅联合主办,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广州美术学院承办的"2010年广东省高等学校工业设计大赛展览"开幕式暨颁奖典礼于2010年7月1日下午3时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举行。
  本次大赛包括两项赛事:面向学生的"2010广东省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创新大赛暨’毅昌杯’奖"(以下简称"毅昌杯")和面向专业教师的"2010广东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创新大赛暨’金尺奖’"(以下简称"金尺奖")。自2010年3月启动以来,大赛宣传征集活动得到全省高校的积极响应和高度重视,参与院校之多、展览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参赛作品水平之高达到了广东省前所未有的程度。
  "毅昌杯"共收到全省47所高校1521件作品;"金尺奖"收到全省27所高校76位教师参赛作品。共17件优秀作品获得"毅昌杯"一、二、三等奖,12位优秀教师的设计作品获得"金尺奖",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深圳大学设计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设计学院获"最佳组织奖"。此次展览共展出入围及获奖作品476件(套),涵盖了目前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及制造业领域的各个方面,其中既涵盖传统的家电、电子、家居用品、家具、玩具等行业,也包括新兴的交通工具、公共设施、人工智能等行业。"广东省高等学校工业设计大赛"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育的年度盛事,主办方将逐年把大赛打造成具有高水平专业性、学术性、面向所有艺术设计教育界的更大规模赛事,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设计教育与创新事业的战略高地。


  地理论见


  "工业设计一只脚踩在工业上,一只脚踩在设计上" ——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冼然


  南都:您觉得从这次的作品来看,学生对企业的需求了解多少?或者说对商品概念化这个过程有哪些不足和比较好的苗头?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冼然(以下简称"冼"):我参加了很多次大赛的评审,发现这一次大赛所出的产品从版面的布置到模型的制作到实用性创新型的设计比起我以前见过的很多大赛要优秀得多。以前我经常看到的是产品的造型,其实工业产品造型只在工业设计中占据20%-30%的份额,更多的东西来自于产品的前卫性、先进性、能不能具有很好的内涵,结构、美观、色彩各方面都应该成为使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的源泉。但这一次的很多产品都不是为造型而造型,而是为了满足实用性功能,同时它们又有很好的色彩、很好的形体表现、很好的对外输出形式和很好的内涵。这种比赛如果每年能坚持下去,我相信学生从早期只是搞设计就会慢慢变成搞工业设计了。
  工业设计首先一只脚踩在工业上,一只脚踩在设计上。工业强调的是理性逻辑,设计强调的是浪漫、绚丽和各种创意的表现。我们前期搞工业设计,往往踩的是"设计"这一只脚,注重创意、色彩、造型,很多跟工业有关的东西其实是缺失的。希望通过对学生包括老师的逐步引导,能够做大工业设计体系,而不只是设计体系。真正对广东转型有帮助的不是设计产业,而是工业设计产业,只有它才能帮助企业实现产业的升级。
  南都:目前工业设计跟制造业的结合状况怎样,有哪些方面需要突破?
  冼:
一是来自社会的尊重度。整个社会对于工业设计的理解、了解,我认为连1%都不到,全社会听过"工业设计"这个词的人都寥寥无几。第二是来自企业界。现在业界的老板基本上还是在抄袭、模仿,这对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第三个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往往培养的是充满了创意的设计人才,而不是工业设计人才。我们也正在想办法进行一些积极的引导。例如我们邀请到了温家宝总理、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来到广州,一起探讨工业设计的政策。现在在整个大形势上的搭建上,我觉得比起以前来讲要强得多。比如温总理第一次把工业设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工信部在今年应该会推出扶持工业设计发展若干指导意见,这将会逐渐形成工业设计的氛围。


  "不要把工业设计当成’速效救心丸’"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童慧明


  南都:师生作品在企业中的反响如何?目前产学研的结合存在哪些进展及哪些瓶颈?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童慧明(以下简称"童"):毅昌的董事长冼然和参与初评阶段的东菱凯琴集团设计总监廖志文有个共同的评价,从这次展示出来的广东省高校工业设计的面貌来看,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个进步主要表现在作品创新的程度上。从他们对科技整合的能力以及对设计细节深入探讨的能力可以看出未来的年轻一代设计师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评委更多的是关注产品的创新性,而不是把它能否马上投产作为主要指标。全省有47所院校的毕业设计成果在这里做了几种展示。其中相当一部分的选题是和企业有横向合作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有不少项目纳入到了企业的发展规划。这就是产学研的一种结合。
  广东的企业从某种角度讲,他们注重工业设计是被逼的。我们的制造业在危机中受挫非常厉害,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发现工业设计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但说到瓶颈,我比较大的一个担心,就是工业设计要真正做出成效来,它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创新工程。我有一个观点,千万不要把工业设计当成一个"速效救心丸"。也就是过了这个危机后,就把工业设计不知道丢到哪去了。如果那样的话,肯定还要经历第二次(危机)。工业设计其实是一种推动企业保持长期创新和竞争力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它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真正看到大的效益。
  南都:未来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将朝什么方向发展?
  童:
这种发展肯定是放射性的,它不会是向着唯一的一个方向发展。如果要说到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的话,现在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指导思想,包括学科架构、专业架构都需要重构。从发展的角度看,现有的架构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