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德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2009-10-27 16:41:57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德国和中国是世界上出口最大的两个国家,一个以出口高端装备制造产品为主,一个是以出口轻工产品为主。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两国出口都受挫。面对危机,中国企业深切地感受到,没有核心技术和品牌的制造业,只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蓝领”角色。近日,德国文化创意产业采访团,深入德国的城市和企业,探寻支撑德国出口的原动力。

 

  国家政策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已占到德国经济的2.6%

 

  始建于1847年的德国鲁尔区,曾是德国经济的“发动机”,见证了工业经济的繁荣兴盛。如今,走进这片古老的厂区,树木葱茏,百年前运输煤炭和钢铁的全套设备沉寂着,宽大的厂房、高耸的烟囱、粗粗的铁链、长长的传送带,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当那个红火的工业时代已经远去,鲁尔区又走向何方?是没落还是重生?这不仅是一个区域和城市的难题,更是一个国家的导向。

 

  从1986年开始,在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规划和论证后,鲁尔区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矿区变身为文化产业园,将联合周边53个城市,发展成为欧洲的文化创意之都。曾经的煤矿建筑有的已成为煤矿博物馆、展览馆、舞蹈室、小戏院,有的则成为办公楼、礼品店、餐馆和咖啡馆、学校、工业设计园等,未来这里还将承揽更多的文化活动,引进更多的文化创意公司。今昔对比,令人感慨万千:一个世纪之前这里弥漫着黑色的浓烟和嘈杂的噪音,工人工作一年就会耳聋,而现在这里是蓝天绿地、五彩的设计和安静的创新环境;原来这里出入的多是出卖苦力的煤矿工人,而现在这里营生的则是有聪明才智的设计师;原来,鲁尔区的发展动力是煤和钢,而现在却是头脑和智力……

 

  像鲁尔区一样,变化和转型伴随着德国的每个古老城市:柏林的废弃机场变身为柏林时尚节的场所、汉堡的老宾馆更新为作家的创作基地、慕尼黑的旧幼儿园成为设计公司办公室、莱比锡的老工厂成为艺术区……建筑还是那些建筑,可其中的内容有了“质”的转变,老建筑又焕发新的活力,萌生出新的文化创意之魂。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德国经济和技术部就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当作提升经济实力的重要政策,涵盖了工业设计、艺术品市场、音乐、图书、广告、建筑等11大产业的生产、服务和价值创造。2008年,德国文化创意产业共有23万个企业经营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接近一百万,年产值达到1320亿欧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6%,成为仅次于机械制造和汽车工业的第三大产业。

 

  企业成为中坚:没有设计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生活每天都在继续、时尚每天都在改变。没有原创概念的产品是廉价的,没有创意的产品其市场竞争是惨烈的,没有设计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在拥有140年历史的布料公司JakobSchlaepfer,设计师马汀先生道出了创意设计的价值,“我们专注于做布料,尽管过去很成功,但现在依然还得跟着时尚和潮流前进,还要不断地去创新、改进。”通过变换新材料和新设计,60个设计师一年能创造出2000种新产品,源源不断地为香奈尔等知名品牌供应布匹面料。也正因为有独特的创意设计,其布料产品的价格也自然不菲,最高达一万元人民币一米。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