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我国工业设计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上)

 2010-06-12 10:40:26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总体上看,我国工业设计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一是产业总体规模小,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设计品牌企业仍然没有形成。据调查,70%以上的工业设计机构为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员工人数在30人以下,年利润在1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二是工业设计机构整体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目前,除少数大企业的设计机构和具有较强实力的专业设计公司有自主设计创新能力外,多数工业设计公司仍然处于模仿阶段。据调查,75%的工业设计机构目前业务处于设计服务价值链的中低端,仅有25%承接高端设计业务;70%成立以来主要从事模仿型设计和改进型设计,多数设计公司没有或极少申请专利。三是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弱。在汽车、飞机、机械、电子消费品等行业的高端设计上,外国设计公司都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我国工业设计公司处于弱势地位。目前,全球设计服务业的主要出口国仍然是英国、美国、意大利、德国、芬兰等发达国家。制约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基本没有形成

  第一,工业设计仍然没有纳入国家创新战略。一是政府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目前,我国一直没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对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实施指导、规划和管理,由于对行业的整体发展缺乏总体规划,行业发展基本处于“散兵游泳”,自生自灭状态。二是缺乏产业促进政策支持。由于工业设计在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中的先导性作用,许多国家都制定有关工业设计促进政策,为设计机构提供财政、税收、融资等支持,而我国至今尚未出台完整的设计产业促进政策。

  第二,行业协会服务职能基本缺位。目前,中央及地方都组建了工业设计协会,这些协会对于推动我国工业设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行业引导、组织、自律,以及连接行业与政府、设计企业与制造商之间发挥了桥梁和支撑作用。但这些协会普遍缺乏行业管理的职能和调控手段。多数地区工业设计协会因经费紧张难以运转,许多协会缺乏固定的办公场所,人员流失问题较为严重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协会职能的发挥。

  第三,企业设计创新意识和动力仍然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许多企业没有设计创新活动。据调查了解,多数企业既没有建立自己的设计部门,也没有委托专业公司设计。二是设计开发费用投入普遍较低。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以模仿为主,缺乏设计费用投入。目前,国内企业的设计研发费用投入普遍低于跨国公司,因此,专业设计公司承接国内企业设计外包业务的价格通常低于跨国公司标准。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许多制造商处于待工阶段,二是设计模仿抄袭成本远远低于创新成本。由于设计得不到企业应有的重视,设计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影响了国内设计市场的成长,也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设计公司税赋高、融资难、资金缺乏问题较为严重

  由于国家长期以来对工业设计发展投入不足,导致设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困境。   第一,税赋偏高。多数设计公司反映,目前工业设计公司所得税普遍高于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很难赢利。第二,融资困难。目前国内设计公司以民营小企业为主,资金规模普遍较小,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十分困难,又缺乏其他融资渠道,多数公司只能依靠自我积累发展,扩张速度十分缓慢,许多公司往往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因缺乏融资支持而停滞不前或萎缩夭折。第三,缺乏资金。由于工业设计在经济发展中的先导性作用,以及以小企业为主体的特殊性,许多发达国家都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设计公司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政府没有设立任何专项资金。设计公司参加国际展览、国际投标等商务活动费用全部需要自己支付,许多中小型设计公司由于资金缺乏,失去了获得各种大型商业活动和国际外包业务的机会。在承接跨国公司外包业务时,多数公司无法满足跨国公司资金规模的要求,更缺乏资金进行国际化人才招聘、员工岗位培训,以及更新设备等方面的投入。

  工业设计人才普遍缺乏

  缺乏设计专业化人才不仅成为制约我国工业设计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承接国际设计服务外包与印度、新加坡等发展中国家竞争的重要因素。据调查,80%以上的设计公司认为寻找合格设计人才“难”或“很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知识结构单一。设计师多数从事美术专业创作,缺乏对工程技术、市场营销、文化等知识的全面培养,影响了设计创新能力,以及设计作品的市场转化能力。第二,缺乏国际化视野。设计师由于对国外文化、风俗人情、历史知识缺乏了解,影响了承接国际设计业务的能力。第三,缺乏国际语言沟通能力。与印度、新加坡、越南等国家相比,我国设计公司在与欧美外包客户业务沟通能力上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第四,缺乏熟悉国际标准、国际行业规范、技术规范、法律规范的专业人才。第五,缺乏项目经理人才。尤其是缺乏熟悉国际业务流程管理、能与欧美国家客户进行直接业务沟通的国际项目经理。

  成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第一,目前高等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与市场严重脱节。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在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知识体系上都较为滞后。尤其是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在观念更新、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管理能力、国际化视野以及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培养,这些都影响了设计师的创新创意能力和设计管理人才的决策管理能力。第二,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培训体系。目前的设计人才培养主要依赖高等院校,企业、社会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培训系统基本没有建立起来。据调查,50%的设计机构没有设计人员岗前培训,培训两个月以上的不足30%。第三,缺乏设计专业人才的职称资格认定体系和交流机制。目前,我国设计专业人员大多在工程、艺术等系列评定职称,影响了设计师队伍的稳定和设计精英人才的成长。第四,没有形成规范的设计人才交流市场,影响了设计人才流动。

  缺乏设计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

  据调查了解,目前,无论是企业工业设计机构还是专业工业设计公司,都存在设计成果被侵权的现象。侵权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设计实施过程中的侵权泄密。设计公司完成设计后,在图纸交客户企业审定、模具公司加工样品等过程中发生企业侵权泄密。二是设计公司在无偿竞标中落选时,设计成果被客户企业盗用。三是一些小型公司或自由设计师抄袭模仿。四是公司内部设计师在发生跳槽过程中将原公司设计创新成果盗用。目前外观设计抄袭模仿现象尤其普遍。据调查了解,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地模仿抄袭都较为严重,影响了设计机构的创新积极性和经济效益,也影响了设计市场的健康运行。如,浙江大学帮助宁波慈西某企业设计了一款产品,由于销路好,当地有40家企业模仿抄袭。又如,爱国者MP3产品外观被抄袭,侵权方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市场,仅处以2~3万元罚金。与之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罚金则相当于我国的10倍甚至百倍。外资企业在本土化发展由于担心模仿抄袭,知识产权泄露的风险,核心设计主要在总部完成,影响了技术外溢效应。

  设计侵权对行业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导致设计公司利润减少,设计师收入降低,影响了创新积极性;降低了设计价格,降低了对工业设计的市场需求,影响了设计服务市场的发展和产业规模扩大;影响了国际设计服务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加入WTO以来,从DVD、彩电、摩托车到数码相机、汽车、电信设备等,我国企业知识产品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外资出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担忧不得不加强保密意识和手段。

  造成设计侵权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第一,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意识淡薄,造成了许多新产品设计上市后迅速出现模仿抄袭。第二,法律惩治处罚力度小,造成设计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受害企业为了打官司,讨说法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难以重负。第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单一。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设计保护需求。如,家具主要使用外观设计保护;一些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如,汽车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则更注重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一些专业设计公司主要从事委托设计业务,由于设计知识产权归发包企业拥有,则更倾向于著作权保护。目前,我国对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虽然涉及专利、著作权、商标以及商业秘密保护等法律模式,但主要体现在外观设计上。第四,专利申请效率低。据调查,许多设计没有申请专利的原因。一是专利申请周期长。目前,从专利申请提交到审查授权,全部过程一般需要1~3年,最短也在半年左右。由于专利申请周期过长,一款产品专利授权还没下来,模仿设计就在市场出现了。因此,一些设计公司认为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经济意义和实际保护作用不大,与其申请专利保护,还不如加快开发速度,缩短开发周期。二是专利申请费用较高。目前大部分设计机构是请专利事务所代理专利申请。一项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代理费用在1000元以上,发明专利在2000~3000元。三是目前多数设计机构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缺乏有关知识,不知如何申请专利。

  缺乏行业统计体系和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一直没有将设计做为独立的行业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由于统计数据缺乏,影响了对行业研究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其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尚不完善。此外,设计公司业务缺乏信息来源问题突出。如,在承接国际设计外包业务方面,由于缺乏提供外包服务信息的中介咨询机构,以及政府提供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企业获得外包业务信息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网络搜集和以往客户的联系,信息来源十分有限,影响了外包业务发展。目前,技术服务平台主要设立在各地园区,主要为园区企业提供快速成型、数据计算、检测等基本服务,缺乏全国性的技术服务平台,造成一些共性科研成果难以信息共享。尤其是在汽车等技术复杂、科技含量高的设计领域,建立行业数据库时间跨度大,资金需求大,单个企业难以构建这种高难度的公共服务平台。

  缺乏规范的行业准入和市场引导

  目前,国家对工业设计企业、设计从业人员、设计产品进入市场缺乏资质条件认定。造成设计公司良莠不分,设计师队伍参差不齐,设计师缺乏职业道德,设计作品粗制滥造等问题,损害了客户企业利益,影响了设计公司信誉和社会影响力,不利于设计公司的行业自律,影响打造我国工业设计的著名品牌。此外,由于我国设计产业起步较晚,目前仍然没有形成规范的价格交易机制和有序的市场竞争。同一地区、同一行业的设计价格千差万别,造成企业之间为了争夺业务,价格战十分激烈,其结果一方面降低了设计价格,影响了设计公司利润;另一方面影响了承接国际设计外包业务的对外谈判能力,损害了我国设计公司的国际形象。(作者:王晓红,国家发改委宏观院)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