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顺德建筑设计院院长陈霖峰:一个本土设计师眼中的城市变迁

 2019-12-04 17:08:54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陈霖峰


顺峰山公园如今已经是顺德一大地标

      文/图 金羊网记者 张韬远

      一座城市中的建筑迭代升级可谓是城市发展最好证明。从建筑的变化,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变化与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的生活变化。顺德从一个标准的小县城成长为一个工业实力雄厚的工业区,再不断补齐城市化的短板,城市面貌上的改变可谓是日新月异。

      作为土生土长的建筑设计师,顺德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陈霖峰通过设计,在成就着一座座建筑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样子……

      1 参与设计

      随处可见不同时代地标建筑

      矗立在钟楼公园钟楼岗之上的顺德人民礼堂,曾是国内建筑界的一个奇迹。1958年,顺德人在梯云山顶建造了一座人民大礼堂,它以55米的净空跨度与25米的高度构成钢筋混凝土薄壳拱顶,更是以全国首创的技术载入了当代建筑史,负责设计的顺德县建筑公司正是顺德建筑设计院的前身。

      “礼堂采用的是平面为八角形的钢筋混凝土球形薄壳屋顶,因此不得不采用创新的方法,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两座薄壳顶结构建筑作品中的一件。”没有用任何施工机械,只靠1000多人肩扛手推,用了九个月的时间便竣工。

      顺德经济的活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们在顺德留下自己的作品。不过作为顺德本土诞生的设计院,顺德建筑设计院与这座城市的关系可谓是最为密切。顺德建筑设计院院长陈霖峰表示,走在顺德,随处都能看到他们参与设计的建筑。

      相较于年代久远的顺德大礼堂,顺德人对于“十九楼”的记忆可谓是更加深刻。所谓“十九楼”,其实是当时显赫一时的凤城酒店,因楼高19层,顺德人习惯称之为“十九楼”。1987年开门营业的凤城酒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顺德城区的第一高楼。据老一辈的本地人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本地人能在旋转餐厅吃顿饭,乃至在十九楼里办婚宴都是颇有面子的事情。这座楼便是由当时的顺德建筑设计二室(后并入到顺德建筑设计院)负责外观以及平面设计。

      而让更多外地人记住的顺德地标,则是矗立在顺峰山公园门前的大牌坊,这座巨型中式牌坊,整座楼牌重1.4万吨,是亚洲目前最大牌坊。据陈霖峰介绍,1999年,设计院设计师参与设计这座大牌坊。牌坊的高度与结构源于法国凯旋门的灵感,其中也包含着顺德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元素。牌坊在2002年竣工,这一中西合璧的设计,可谓是顺德人兼容并蓄的开放的城市精神最佳写照。

      2 社会巨变

      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

      顺德建筑设计院稳健而又快速发展的背后,是顺德城市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设计院始终是与顺德的城市发展同步,从设计院业务的分布甚至可以窥见顺德城市发展的轨迹。

      1989年6月,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的陈霖峰回到顺德进入设计院,成为了一名建筑设计师,跟着“师傅”梁昆浩开始了建筑设计。此时作为设计院领导的梁昆浩,已然是国家级建筑大师,也是新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建筑设计师之一,顺德诸多地标均出自他之手。跟随梁昆浩,陈霖峰从最早的一间间民居设计开始,成长为担纲许多大型建筑的设计,最后成为了设计院的院长。

      作为土生土长的顺德人,除了在外求学的几年,陈霖峰几乎从未离开过顺德,眼见顺德如何从一个农业大县变为工业重镇。陈霖峰清楚地记得,改革开放之前,顺德俨然是个小县城的格局,建筑也多以农业方面的建筑为主。

      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工业企业纷纷崛起。伴随着这些企业的成长,设计院开始大量地参与到一些企业的设计当中。“当时工业企业建工厂是设计院的大头业务,不少家电企业都是飞速发展,产量规模升级速度惊人。原本的工厂不够用,常常会根据实际需要,再加建一两层。”陈霖峰说道。

      除了单个的企业的崛起,在不少镇街也逐渐形成了一批规模庞大的专业市场。让陈霖峰印象深刻的是乐从家具市场的崛起。在乐从延绵十余里的家具街,商场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容纳了海内外3450多家经销商,是全球最大的家具销售中心。

      鲜少人知道这片庞大的家具市场竟是由一把火“烧”出来的。原来,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一些颇有经济头脑的顺德人开始在325国道旁搭起棚子卖家具,渐渐在这里形成了一片大型的家具市场。“但是,早期多数都是用不正规的木棚、草棚搭建起来的,一次火灾烧了一大片。政府和企业老板便开始考虑在此规划建设一片正规的家具市场。”陈霖峰回忆道,当时不少企业邀请设计院为其做设计,陈霖峰也长期往乐从跑。很快,一栋栋布局合理的家具采购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此。

      3 整体规划

桑基鱼塘被高楼取代

      说起顺德的工业发展史,便不得不提到105国道。这条贯穿顺德南北的道路,见证了顺德的变迁。上个世纪90年代,南北向主干道105国道还是双向4车道的水泥路,路面上车辆寥寥无几,道路两旁还是一处处农田。1994年7月28日竣工通车的三层互通式顺德立交桥,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公路立交桥,曾经的桑基鱼塘早已被高楼、商圈所取代。而几十年间,105国道作为顺德“马路经济”的发源地,成千上万家企业在这一黄金地带上崛起,被誉为顺德经济发展的“黄金走廊”。

      也正因为此,顺德“马路经济”特征明显,城市形象不突出,这也成为了顺德新发展的一大瓶颈。尽管顺德较早便提出了城市化战略,但相比工业的发展,顺德城市配套却相对滞后。到上世纪90年代末,顺德已经是享誉全国的工业大镇,各类工厂遍布在顺德各地,但各类公共设施却十分落后。1999年,顺德还没有大型的购物中心或超市,没有一家生活污水处理厂,没有管道煤气,服务业发展不足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可见一斑。

      伴随着产业实力的日益雄厚,顺德开始在城市建设上花费更多精力。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必须有一个中心集聚区。顺德自明代以来便以大良为中心。但大良旧城区已经难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早在1993年,顺德便提出要开发建设顺德新城,并将其打造为新的城市中心,新城也从最初的6.5平方公里扩至70平方公里。

      新城建设之初,顺德建筑设计院深度参与到其中。频频来往于新旧城区之间,陈霖峰亲眼见证了顺德新城如何在一片片农田与鱼塘中崛起。随着建设不断推进,顺德新城当中建起了密密麻麻的高层住宅小区。现代化的政府办公大楼、行政服务中心、顺德演艺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建筑与设施相继面世,成为了顺德城市迈向现代化的前奏曲。

      不久前,名为“金凤凰”的德胜新城中轴线项目基本完工。与多年前的建筑风格不同,新城区的公共建筑显得设计感十足,作为顺德的城市窗口,更好地展示出了顺德城市的魅力。

      虽然出现了越来越多城市公共配套建筑,但陈霖峰认为还远远不够:“顺德如今很多单体建筑的设计、建设都很好,但是却缺少一个完整、协调的规划串联起来。”陈霖峰表示,城市化还不光光需要一个个不错的节点,公共交通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不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都要考虑进来。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