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设计师能做CEO吗?——第一部分:梦想和情怀

 2019-07-29 14:52:37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洪博士替我开了一个很好的场!看来设计师是不能做CEO的!刚才我还仔细对照了洪博士说的那几点,我都符合(笑)第一,就是很文艺——我比洪博士还文艺,我高中时是校园十大歌手、广播台的台长、学生通讯社的社长。第二,我的骨骼不够清奇,只是有点清秀,所以当不了CEO。讲这个题目,我还比较合适。



我想分享的,是自己过去这不算太短的20年中,由做设计师到CEO过程中经历的一些痛与至暗时刻。童老师微信上调侃我说:你可别掉泪呀!我回了他一句:云淡风轻。这些经历虽早已过去,但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应该对各位想创业的设计师是有益的。我用4个关键词梦想、现实、情怀和商业来开启。



创业的确很难。为了这场演讲,这两天我总结了一个模型。首先,所有设计师都有梦想,梦想有一个很宽松的环境,有美酒、咖啡、音乐、很好的座椅,公司最好还是有个阳台什么的。然后,所有设计师其实都有情怀,有“用设计改变世界”的情怀。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包括柳老师、童老师都这么教育过学生,洪博士、苏博士在任教时肯定也是一样的,都教导学生:设计一定是能改变世界的。



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当你进入职场工作之后,你会发现所有的老板想法都一样,996、711是吧?一定会给你很严格的KPI,用日报、周报、月报、季度总结。当你自己当老板、CEO后更现实的问题是要面对金钱和权力。因为所有商业社会背后全是金钱和利益、包括权力的争夺,是非常黑暗的。

所以按这个模型的维度象限来看,第一个象限1%——只有梦想、只有情怀的公司是不存在的,1%是假设刚好你爹可以给你一个亿玩创业,可以试试。第二个象限99%,你只有梦想,却不注重、或者你忌讳商业的本质,不想参与现实中存在的金钱和权力斗争,这样的公司说老实话活不长,融多少钱都要挂掉。第三个象限,就是99%的公司都挣扎在情怀和现实之间,这就是创业维艰!最后一个象限,只有1%的公司在追求生命的意义,我认为只有乔布斯回归之后的苹果才是活在这个象限里。

第一部分:梦想和情怀


这是我人生经历过的中国社会变革中一些个人体会。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我是因为看了电影才找到了徐小平老师,他的真格基金成了我的第一个机构投资人。这部电影对“梦想”有个很好的定义:梦想是一个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这句话当时深深打动了我。



对我这一辈今天不算太老、也不年轻了的人来说,当年我们国家的梦想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当时我脑袋里只装进了最后一个现代化——科学和技术现代化。所以那时的我特别喜欢电脑美术——那时就叫“电脑美术”(现在叫数字艺术),在读初中时就开始订阅《中国计算机报》和《计算机世界报》,一年下来就堆一人高那么厚。其实当时我也看不懂那些专业术语,就是囫囵吞枣地硬看,发现了打动我的苹果产品,于是在1990年我第一次接触到了mac电脑—感觉打开了一个神奇新世界。2016年访美时,我特意去朝拜了苹果公司总部,跟我的偶像合了一个影(笑)。



第二个给我带来冲击的,是我1995年来到中关村时,刚好是互联网第一波热潮起来,有一个叫张树新的人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网吧“瀛海威”,在中关村大街白石桥首体门口放了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书“中国离信息高速有多远,由此向前1500米”,让我刚好看到了,那年我去北京参加美术高考,然后花了25元“巨款”在“瀛海威”网吧点了杯咖啡,拨号上了一个小时的互联网——感觉打开了又一个神奇新世界。 



1996年初,有一本书《数字化生存》在科技创业圈里非常火,几乎人人都会买来看,然后有一家叫雅虎的公司在美国上市,影响了之后很多事情的发生。到1999年,中国又一波互联网新公司起来了,当时的广告特别有意思,比如说“今夜你为谁心动?”还有“今天有否e唐?”“今天你活腻了吗?”等等(这些公司后来都挂了),有一批人还做过“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

在发生这些事情的1996-2000年期间,我刚好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念大学。虽然我内心非常向往工业设计的,高考前甚至曾给浙大工业设计系写过一封信,但人家当年不招文科生,只招理科生。然后我也考了中国美院、清华美院(那时还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之后却发现自己不知道一个重要的备考途径——参加考前班。所以考场上我还没画完,那些考前班的人都早已经交卷了!我自然名落孙山。



去年,当我把当年这些报考资料发朋友圈的时候,收到了很多人的点赞(笑),包括这几大美院的领导和老师们。现在也许现场有朋友要问:为什么当年不考广美?因为当时我不认识童老师呀?更不可能认识刘毅老师、安娃老师呀?最后考到取了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为什么是中国画专业?因为1996那年民大只招中国画和油画两个班、共招24个新生,我是中国画班12人中的一个。

上学后,北京毕竟是首都,第二年就遇到了香港回归,我们代表少数民族在天安门广场唱歌跳舞一个通宵!然后98年去藏区和内蒙写生,99年就碰上了美国轰炸南斯拉夫的中国大使馆,我参加了去美国大使馆扔石头、鸡蛋和墨水瓶的学生示威活动,当时感觉特别爽!然后就毕业了。



因为我是怀揣梦想到北京来读书的,所以在我在上大学之前就自学了电脑美术与很多计算机软件,还考了信息产业部的初级程序员证书,在上大一时就在中关村大街上的一个电脑图文制作工作室兼职做设计,屏幕上的作品是我当时的第一件用电脑软件完成的作品。



上大二,我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SeaWave赛维电脑设计工作室”,有了自己的logo。然后参加了一家在地下室开始的创业公司叫“铭泰”,当时推出第一个翻译软件叫“东方快车2000”,我帮他们做整体品牌包装和交互视觉设计。后来这套软件延伸出来若干个不同版本,居然卖了一百多万套,这家公司后来上市了。所以我感觉挺自豪的,在1998-2000年期间,我负责视觉设计的软件作品居然卖了一百多万套!



这套软件产品对标的是金山集团著名的《金山词霸》,然后就关联到我以后的一个朋友了——小米的黎万强。99年那时他还没毕业,是2000年进的金山(之后因为做视觉中国,我们有了沟通)。那年我也刚毕业,进了信息产业部的赛迪集团,成为赛迪网的设计师,而赛迪网的前身就是《中国计算机报》网——我初中时一直看的报纸。把这一串经历链接起来,可以说明我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就是想干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事情,一直到进入“视觉中国”时代。

视觉中国的起步,是从一个论坛开始的,我们几个人(当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人叫阿三,真名孙伟)发表了一个创业宣言,强调了自己的设计理念(虽然那时我并没学过设计,还不知道用“设计思维”这个词),意识到了要传播自己的价值:从探讨技术到探讨设计,中国即将进入一个视觉艺术互联网化的时代。

 


这是我做视觉中国网的第一个页面——2000年12月19号开通时的页面,立刻就有很多设计师涌进来了,在设计圈引起了轰动。不到半年,我就决定从信息产业部辞职,全职做这个网站。当时完全没有要当老大、当CEO的概念,觉得我应该是一个精神偶像(笑)。







此后发生的很多事情,大家可能都知道了,视觉中国成为设计类在线社区和媒体中最受关注和支持的网络平台,一直到2014年整合进入视觉中国集团在A股借壳上市,这个过程就不细讲了。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