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正文

当@成为艺术

 2010-04-08 12:43:48  来源: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次浏览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各种@艺术设计

  @符号的现代设计者--雷蒙德.汤姆林森

  对于一家称职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来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因展出新展品而引起观念的碰撞,引起参观者的困惑甚至愤怒。参观者发出的最多的怒吼就是:“这也叫艺术?”

  最近,位于曼哈顿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它宣称“获得”新的艺术品——@标志,并将各种各样经过设计的@作为数字时代人们交流联系的象征进行展出。

  博物馆的展览在设计界引发了一场大辩论,有专家认为,@作为一个符号早就存在,只是因为网络的兴起,人们在电子邮件中的普遍使用,才导致这个符号引起注意,它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设计作品。

  反对者:@早已存在,不能称为设计

  1971年的一天,波士顿一位叫做雷蒙德·汤姆林森的程序设计师发出了全世界第一封电子邮件。汤姆林森选择了@这个字符隔开收件方的姓名和电脑地址。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无意中将汤姆林森当成了现代@符号的设计者。

  对此,博物馆馆长保拉·安东尼利自己就心存疑虑:“@其实早就在电脑键盘上存在,只是没有被充分利用,这个符号比较生僻,不会出现在任何一个人的名字当中,而且这个符号的读音也有着‘在’的含义。所以就被用在电子邮件中了,问题是,这样的使用能叫设计吗?”

  麦克·埃赛尔是纽约最有威望的艺术学校——库珀联盟的设计学教授,他也认为将@当作艺术不那么让人信服。他说:“这就像把字母A写进信中一样。用特定的打字机打出的@一定非常好看,并不需要人的设计。对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来说,展出@倒是在经济危机下吸引参观者的一个好办法,但我不会去参观@的设计。”

  印刷术助理教授斯蒂夫·肯尼迪也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他发现实在很难将@当作一件严肃的艺术品对待。他问:“@究竟带来了什么变化?也许我们明天早上一觉醒来就会发现,&或#之类的符号已经代替了@。”

  支持者:@象征新时代,未来人们会理解

  但是现代艺术博物馆这次搞展览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他们在朝着一个新方向前进。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设计评论部主任爱丽丝·推姆罗认为博物馆的展览是一个大胆的举措,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甚至可以和1934年该博物馆举行的机器艺术展览相比,那场展览震惊了当时的人们,象征着机器时代的到来。

  推姆罗说:“今天看来,为@搞艺术展览也许令人困惑,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人们会发现,2010年的这场展览是对现代通信非常完美的体现。”

  安东尼利在官方博客上宣布将@添加为自己的收藏品,她宣称了一个崭新世界的诞生:“从此,人们的收藏并不一定是实体物品,虚拟的符号也可以成为收藏品。”

  她将@称为自己拥有的唯一免费的收藏品,它不仅“无价”,而且“婀娜多姿”,不同的打字机会打出不同的字体,就像雕刻家或画家手中的材料。

  作为一种无形的东西,@无处不在,估计全球每天大约发出2100亿封电子邮件,每一封邮件中都有@的身影,它已经成为我们数字生活的一种象征。

  在一家字体设计工作室工作的托比亚斯·弗里尔-琼斯非常喜欢@。他说:“它绝对是取悦人们的一个字符。在没有电子邮件的日子里,它和星号、百分号一样,只是个二流的字符。人们在更新字体时根本没兴趣每次都重新设计这个符号。但是现在,当这个用途很模糊的符号突然站上中心舞台时,人们发现它是一个通用的、下笔极为流畅的符号。所以对于我和其他一些设计者来说,能够为每一套新字体设计@字符是一种荣幸。一套字体中,能像@这样在设计时下很多工夫的字符并不多。”

  @身世:连个“大名”都没有

  现在还没有@的官方历史,也没有正式的规定该如何称呼它。人们通常称之为“at记号”、猴尾巴或者“喵记号”。有些语言学家认为@出现于五世纪或六世纪,@的出现是为了将拉丁文中的“at(在)”和“towards(朝)”合而为一。

  1448年,@符号仍处于早期使用阶段。一艘从西班牙卡斯蒂尔运送小麦到阿拉贡的船身前部出现了@。

  1885年,第一台打字机上就有这个用途仍然很模糊的字符,但主要是会计师用来表示每个项目的成本。

  1971年,美国程序设计师雷蒙德·汤姆林森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将@作为分隔收信人姓名和电脑地址的符号。

  2010年,全球每天发出的电子邮件有2100亿封,每封邮件中都有@,@成为了无处不在的符号。

电话:(020)83396560、(020)83197681 传真: (020)83197681 E-Mail: gdida@163.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9-201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35144号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152创意工场202室  邮编: 510030